速朽”、第五首中的“我始为奴仆”分别与第二首中“男儿死无时”、“不
受徒旅欺”相照应,前者说明兵士死亡预感的加深,后者强调其失望心理的
复现。又如从“功名图麒麟”、“几时立功勋”到“一胜何足论”、“能无
分寸功”,兵士对于功名的态度经历了极其复杂的变化。这些地方都可谓是
细针密线,充分体现了杜诗联章诗章法之严密。其次,这组诗的结构虽然严
整,但绝不是平铺直叙、毫无变化。前五首写赴边途中的经历,后三首写到
达边关后的军中生活,都以叙事为主,抒情为辅,唯独第六首忽发议论,在
写法上有一个极大的变化。还有,在情节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诗人的感情和
辞气却是抑扬交替、错落有致的,简而言之,第一首抑,第二首扬,第三首
先抑后扬,第四首抑,第五首先抑后扬,第六首先扬后抑,第七首抑,第八
首先扬后抑,第九首先抑后扬。语气的抑扬顿挫对人物内心百感交集、抑塞
历落的心理变化起了很好的渲染作用。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
得,手脚冻皱皮肉死。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其二
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腔。此时与子空归
来,男呻女吟四壁静。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邻里为我色惆怅。
其三
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前飞鹅后
鸧,安得送我置汝旁?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
其四
有妹有妹在钟离,良人早殁诸孤痴。长淮浪高蛟龙怒,十年不见来何时。扁舟欲往箭满
眼,杏杏南国多旌旗。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
其五
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飒飒枯树湿。黄蒿古城云不开,白狐跳梁黄狐立。我生何为在穷
谷?中夜起坐万感集。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
其六
南有龙兮在山湫,古木枝相樛。木叶黄落龙正蛰,蝮蛇东来水上游。我行怪此安敢出,
拔剑欲斩且复休。呜呼六歌兮歌思迟,溪壑为我回春姿!
其七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山中儒生
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正象杜甫的单篇七古的章法比五古更为奇崛顿挫一样,他的联章七古的结构
也更多地呈现出跳荡变化的特点。《同谷七歌》这组诗在结构上也是精心安
排的,浦起龙指出:“七首皆身世乱离之感。徧阅旧注,疑后三首复杂不伦。
杜氏连章诗,最严章法,此歌何独不讲?及反复观之,始叹其丝丝入扣也。
盖穷老作客,乃七诗之宗旨,故以首尾两章作关照,余皆发源首章,条疏于
左:一歌,诸歌之总萃也。首句点清‘客’字。‘白头’、‘肉死’,所谓
通局宗旨,留在未章应之。其‘拾橡栗’,则二歌之家计也。‘天寒’、‘山
谷’,则五章之流寓也。‘中原无书’,则三歌、四歌之弟妹也。‘归不得’,
则六歌之值乱也。结独一‘哀’字、‘悲’字,则以后诸歌,不复言悲哀,
而声声悲哀矣。故曰诸歌之总萃也。”(《读杜心解》卷二)的确,第一首
是全诗的总括,以后六首前后贯串,给人以很强的整体感。可是这组诗更值
得注意的结构特点是变化神妙,不可端倪。施补华说:“《同谷七歌》,首
章‘有客有客’,次章‘长镵长镵’,三章‘有弟有弟’,四章‘有妹有妹’,
皆平列。五章‘四山多风’,忽变调。六章“南有龙兮’,又变调。七章忽
作长调起,以航骸之词收足。有此五、六章之变,前四章皆灵。有七章长歌
作收,前六章皆得归宿,章法可学。然二章‘长镵长镵’与‘弟’、‘妹’
不类,又不变之变。”(《岘佣说诗》)施氏指出其章法多变很对,可惜他
仅仅从字句上着眼,其实还有更重要的地方:第一,七首诗都是前六句押一
个韵,至后二句忽然变韵,其中一、五两首从厌声韵变为平声韵,三、四两
首从平声韵变为厌声韵,第七首从上声韵变为人声韵,只有第二首是在去声
内转韵,第六首是在平声内转韵,韵脚的多变使全诗的声调忽抑忽扬、忽徐
忽疾,很好地配合了抑塞历落的感情变化。第二,七首诗的内容多变,一、
二两首都是实写自己目前的处境;三、四两首忽然将思绪抛向远方的弟妹;
多为想象之语;后三首又回到眼前,然改以抒感为主。第六首的情形尤其值
得注意,因为其它六首都用赋体,唯独此首用比兴手法写成。潘柽章曰:“前
后六章,皆自叙流离之感,不应此章独讥时事。此盖咏同谷万丈潭之龙也。
52书库推荐浏览: 陈贻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