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话红楼梦_韦岽【完结】(51)

阅读记录

  女儿与父亲,变成了贵妃与大臣的关系,当然也就不能随便地拉呱儿了,只能说一些“官话”。这也不能怪贾政,那时候的人都这样。

  贾政禀告:“省亲别墅都是宝玉题写的名字和对联,如果不合适,就请赐给名字。”元春听了,果然十分高兴。贾政退了下去。

  元春见宝钗、黛玉与别的姐妹不同,真是如花似玉。她问:“宝玉为什么不进来见面?”贾母禀告:“没有命令不敢进来。”元春下令叫宝玉进来。小太监出去带宝玉进来。宝玉先行大礼,元春一把就把他揽进怀里,抚摸着他的头说:“比先前又长高了……”话没说完,泪如雨下。

  尤氏、凤姐等人上前禀报:“请贵妃到别墅里游玩。”元春等人站起身,命令宝玉带路,大家一起来到了别墅。元春边看边赞赏,同时又劝说:“太奢侈了,以后不能这样!”不久,来到了正殿,大摆筵席,贵妃坐下,贾母等人在下座陪着,尤氏、李纨、凤姐等人负责端茶倒水。

  元春亲自拿笔,为喜欢的景点恩赐名字:

  “顾恩思义”(门匾)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这一匾一联写在正殿)

  “大观园”(园子的名)

  “有凤来仪”(赐名“潇湘馆”)

  “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又叫“怡红院”)

  “蘅芷清芬”(赐名“蘅芜苑”)

  “杏帘在望”(赐名“浣葛山庄”)

  不叫“有凤来仪”,可能是觉得太直接,太直露。为什么把“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难道是不喜欢里面带“玉”字?甚至是不喜欢黛玉?有点儿瞎猜了,你不好当真。

  其他的就不详细说了。

  元春还写了一首绝句: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写完,她笑着说:“我写诗的才能一般,今天是勉强写一首。妹妹们也各自题写一个门匾的名字,写一首诗,可长可短,不用拘束。宝玉也能题名写诗,我很高兴。‘潇湘馆’和‘蘅芜苑’我最喜欢,再就是‘怡红院’、‘浣葛山庄’。这四个地方,宝玉再写四首诗,让我好好看看,看看有没有辜负我从小教育你的苦心。”

  宝玉答应了,下去构思打**稿。

  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当中,要算探春才能最高,然而她自己也认为比不上薛宝钗和林黛玉。不过,她们都勉强写了一首诗。李纨也勉强凑了一首。

  元春挨个欣赏。别的不介绍了,看看宝钗和黛玉的吧:

  凝晖钟瑞(匾额) 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这首诗的题目大致意思是祥瑞之气汇聚。诗的大致意思:高高的柳树欢迎黄莺从幽谷飞来,黄莺比喻元春;修长的竹子等待凤凰的到来;回家省亲的恩德感动老百姓;贵妃元春的文采让人惊叹,我自惭形秽又怎么敢再写什么诗呢?

  世外仙源(匾额) 林黛玉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诗的大致意思:这里就像仙境一样,贵妃的到来体现了皇帝的恩德。“金谷酒”用的是晋代石崇金谷园和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的典故。

  她们两个人的诗都是赞美歌颂元春和皇帝的,赞美得都比较委婉。元春看完,都称赞了一遍,接着又笑着说:“薛、林两位妹妹的最好!”林黛玉早就想借今天这个机会好好表现表现,没料到只让写一首,觉得很不过瘾,很遗憾。林黛玉倒是很懂得把握机会。

  这时,宝玉刚写完“潇湘馆”“蘅芜苑”两首,正写“怡红院”这首,**稿里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回头瞧见了,趁大家不注意,急忙悄悄地推推他:“贵妃因为不喜‘红香绿玉’四个字,才改成了‘怡红快绿’,你偏用‘绿玉’,这不是有意和她过不去吗?况且蕉叶的说法很多,再想一个字吧。”

  宝玉本来就一脑门子的汗了,现在更急糊涂了,哪里还想得起什么来。宝钗笑着提示:“你把‘绿玉’的‘玉’字改成‘蜡’字就行了。”宝玉道:“‘绿蜡’有出处吗?”宝钗悄悄地咂着嘴取笑他:“你今天晚上都这样了,将来到了皇帝的金殿考状元,你大概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唐代钱?歌咏芭蕉诗的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乾’,你都忘了吗?”宝玉恍然大悟:“我真该死!现成的词儿就是想不起来。你就算我的‘一字师’了。从这以后,我就叫你师傅,不叫姐姐了。”宝钗回答:“还不快写!谁是你姐姐?坐在上边穿黄袍的贵妃才是你姐姐,你还认我这姐姐干什么。”她一边说,一边转身走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韦岽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