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_高天流云【完结】(705)

阅读记录

  他是女真人,他要战争。纵观金国历史,什么都是用刀枪铁血抢来的,搞什么见鬼的议和,统统是败坏传统的歪理邪说。

  于是,他把完颜昌之流全砍了。这是金国历史上第一次皇族大流血。金兀术不会想到他开了一个什么样的先河。这种野蛮人只相信手里的屠刀,认定谁的刀快心狠,谁就会使金国繁荣昌盛。历史会证明,他是多么的浅薄可笑,没知识的人只会让悲剧重演。

  女真皇族以后会不断地自我屠杀,直到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这些都是后话,摆在赵构眼前的是另一道选择题。他是要和平呢,还是开战呢,或者等待呢。金国内讧,百事待定,这对宋朝来说绝对是个天赐良机。慢一点的话,可以派岳飞、韩世忠等部队开赴河南,占据各处要害地段,等待机遇。

  快的话……前北宋官员张汇隐居北方,他夜渡huáng河赶到临安,建议南宋,“王师先渡河,胜负之机,在于渡河之先后耳”。

  此时,目标不应该只限于河南开封一带,而要北渡huáng河,乘机收复河北,进占燕云!

  一时间,朝野振奋,尤其是军方,岳飞、韩世忠等人再也按捺不住了,他们纷纷上书要求立即向北方挺进。

  韩世忠的态度最恳切,他再次重申,要去战争的最关键处驻军。

  对此,赵构再一次无奈,这都哪儿跟哪儿啊,什么事都没弄清楚呢,你们瞎闹什么?首先是消息来源,比如这个张汇,他可靠吗?

  他是北宋的官,为什么南宋立国这么多年不见他回国,这期间他在gān什么,是怎么生活的?如果赤胆忠心的话,为什么不在南宋最危险、最需要人的时刻渡江回归,参与国家建设?这时,眼见宋、金和平有望,他跳出来煽动战争,这真的是为宋朝好吗?

  同志们啊,你们要头脑清醒地考虑问题,不要被人轻易蛊惑。并且,回到宏观角度上来,这时,金国对宋的政策改变了吗?没有。所以,由宋朝挑起战争是错误的、没必要的、不合时宜的。

  所以,赵构对这件事的处理决定是,给予韩世忠口头警告处分,定xing为“世忠武人,不识大体”,责令他端正态度,认真反思,以免下次再犯。至于对金国近期变化的应对嘛,他们变他们的,中华的传统是以不变应万变。

  以和平之心等待金国的友善,哪怕对方曾经很野蛮,正在返祖,也决不动摇。相信女真人总会有醒悟的那一天。

  和平终究会到来。为了实施这个理念,南宋再一次派出使者,去履行议和合同剩下的条款,比如迎接赵构老娘回归。

  在北方,完颜宗弼有点哭笑不得。他实在搞不懂,是赵构的大脑太喜感了,还是他本人的铁血本质的浓度不够。他都杀得本族人血流成河了,赵构还在搞什么和平进行时啊!那好吧,继续扣押南宋使者,看看是南宋的使者多,还是俺金国的牢房多。

  到了这一步,赵构终于绝望了。他知道议和暂时没搞头了,他将再一次面临金国骑兵的威胁。

  这时是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年初。

  议和失败,很难说,最痛苦的人是赵构还是秦桧。不过,最彷徨失落、惶惶不可终日的人,肯定非秦桧莫属。他怕死了。

  在宋朝,当首相必须完美无缺,哪怕前一晚喝多了,第二天早朝时稍微失态,都得引咎辞职。更何况,他主导国策失误,使皇帝蒙羞,让国家降格。

  可是辞职……那就死定了!走到这一步,他举世成仇,每一个汉人都恨他恨得咬牙切齿,他怎么敢失去权力。哪怕仅仅是为了生存,他都要牢牢抓紧权柄。

  那好吧,既然曾经无耻,那就一路无耻吧。

  秦桧作出这个决定,开始为相权奔忙。他指挥亲信多方造势,让官方承认议和是不变的国策,只是中间出了点小cha曲而已。国策大政的方向是不变的,并且,在特殊时期,秦首相仍然是国家的第一选择,他必将带领宋朝走出困境……

  如此云云,皇帝适时出面,做出了正面肯定,秦桧职务不变,仍然是帝国首相。消息传出,举国大哗,秦桧真是太特殊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宋朝之最。

  继跪接敌国诏书之后,他又坚决不辞职,成了宋朝历史上的又一个大亮点!

  不管怎样,这也算是安内了。至于攘外,在金国肯定出兵河南的qíng况下,赵构终于下旨派兵过江驻防,只是派去的军队让人很困惑。

  从地理位置上看,距离旧都开封最近的无疑是鄂州方面的岳飞。按兵力战绩排名的话,也非他莫属。可岳飞自始至终安静地待在原地,一直未动,哪怕南宋派去开封探望祖陵的使者从他的辖区路过,他申请带兵护送,也被勒令别动。

  风起云涌、无比动dàng的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之初,岳飞被死死地摁在鄂州,没有半点自由。

  岳飞如此,韩世忠也是这样,可以说,整个南宋的前沿阵地一片寂静。

  派出去的将军名叫刘锜,率领的军队是八字军。

  自从富平之战后,刘锜的声望就跌落谷底了。八字军从刚组建起就是半官方半民间的边缘军队,始终被南宋官场排斥在外,平时的待遇连临安府的衙役都不如。这时,派这对组合孤军深入,远赴河南,真搞不懂宋廷的用意何在。并且,要注意的是,全部兵力只有两万。

  以河南幅员之广褒,区区两万人不过是一小撮胡椒面,撒进那么大一锅汤里,立刻就消失不见了。这就是三百年的两宋历史中,最动dàng不定、壮怀激烈、屈rǔ难当,又光耀后世的战争之年的开始。

  第九部 官宦王朝·南宋卷Ⅱ

  第一章 顺昌血战

  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以一位名臣的去世拉开序幕。李纲,这位身负天下之望的抗金名臣终于死了。

  他死于这一年的正月,没能目睹之后一年里的风云变幻。他所企盼的、所憎恶的、所追求的、所预言的都一一发生了,比如金国败盟,发兵南侵。

  翻阅史册,每读到这一页,我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另一个人的名字,chūn秋末年吴国名相伍子胥。子胥自杀前曾说,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城门上,他要亲眼见到越国的士兵攻陷姑苏。十年之后他的预言成真了。他当年是那样qiáng烈地建议灭掉越国!

  如许悲愤,不如一死。

  不知李纲死前会是怎样的景况。回顾他的一生,在无数北宋首相中,他只是昙花一现,匆匆的过客,毕竟任职不过才七十余天。可他在历史中、在国人心中的地位,是两宋之jiāo无人可比的。他挽救了第一次东京危机,他扶起了赵构初建的建炎集团,他无数次判断国事,称得上每言必中,可就是没人听他的。

  悲哉,李纲。

  他印证了一条官场中的铁律——“重要的不是你有怎样的才华,而是看你能否为领导所用”。谁让这时汉民族的皇帝叫赵构呢。

  这一年的赵构三十四岁,已经是一个成熟睿智的男人了,面对变化他总能处理得既有技巧又很从容。

52书库推荐浏览: 高天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