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接获各地不利的情报后,心中大为恐慌,乃火速向东撤军,于十二月左右进入垓下。
由于彭城的后退之路已为彭越截断,楚军能退到垓下,而不在中途受在袭击已属不幸中之大幸。
垓下在今日的安徽省淮水北岸之地,有不少河流流经该地,形成了不少河沟及岩壁,十分有利于建构防御工事。
项羽这时不得不靠地利来防守了。
一向擅长会战的项羽,这次竟然主动放弃此一机会,看来项羽的确到达穷途末路了。
垓下虽有少许食粮,但根本用不到数月,与彭城间的交通又完全断绝,因此项羽的主力部队已成了被重重围困、完全没有外援的孤军。
由于粮食的确不足,外围的楚军逐渐溃败,有的甚至难忍饥饿地向汉军投降。
垓下大战,项羽首尝战术溃败
十二月中,汉军主力和各诸侯部队全部到达垓下。
韩信亲率齐军三十万为先头部队,寥侯孔熙在左、费侯陈贺在右,刘邦也率主力部队紧随其后,周勃和柴将军则追随在刘邦之后。
一行浩浩荡荡地直奔垓下。
项羽亲率主力部队十万兵马,出城准备给汉军迎头痛击。
这场会战,汉军阵营由韩信亲任总指挥。
这也是两位当代军事奇才,首度也是最后一次的面对面决战。
项羽仍展现他野兽般的猛勇,亲率骑兵队在前面冲刺。
韩信则仍以智略见称,他的战场都是经过精密设计的。
刚接触不久,韩信便下令撤退,他不愿军士在楚军的死战下损伤太多。
项羽仍采猛烈攻势,以打击汉军士气。
但孔熙和陈贺军队却由两侧绝断楚军退路,让楚军陷入前后夹击中。
项羽方反身迎战左右两军,韩信主力却又回头再击楚军,项羽只得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疲于奔命。双方混战了半日,楚军因饥饿而不耐久战,加上敌众我寡、死伤惨重,项羽只得再度退入垓下而闭城坚守。
刘邦率诸侯军将垓下团团围住。
经过一天苦战,项羽身心俱疲,不及解下盔甲便倒在营帐中小憩,虞美人则在身旁照顾。
一觉醒来,已是深夜,万籁俱寂。
远处却传来楚人的歌声,渐渐地四方都响应了起来。
垓下城中的楚军都跑到外面来听这熟悉的歌声。
这不正是楚地的歌谣吗?楚军纷纷兴起了怀乡情结,想到自己或许即将孤独地客死他乡,更念及家中的父母妻儿,不禁悲从中来地掩面痛哭。
惊醒后的项羽睡意全消,立刻起身喃喃自语道:
“难道汉军已经完全占领楚国了吗?为何汉营中会有这么多楚人呢?”
叹息中,项羽坚强的意志慢慢地消失了。
这便是历史上所谓的“四面楚歌”!
的确有不少楚军已被汉军捕获或主动投降了,但人数还不致太多。
这显然是张良和陈平有意的设计,让营中楚军教汉营军队和诸侯部队练唱楚歌,利用大合唱的声势,加上由远处传来的几可乱真效果,彻底打击垓下守军的士气。
这一招果然非常成功,连项羽都深受感染而沮丧不已。
虞兮虞兮奈若何
最后时刻已到,项羽决定死得像个英雄。
他起身穿上全副武装。下令在营帐内设酒宴,并由虞美人作陪。
马夫也将骏马名骓牵到帐营前。
由军中精选出的八百敢死骑兵队,准备冒死突围。
这是最后的酒宴。
项羽嘱咐部属,他突围而出后将展开壮烈的生死决战,其后垓下的楚军便可向汉军投降,以免不必要的死伤。
他要求虞美人和所有重要将领不可轻言赴死,必须在楚国灭亡后尽力保护自己的族人。
他相信刘邦和韩信都是楚人,应不致给楚人太大的难堪。
说罢,项羽起身,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阙歌曲便是项羽的最后遗言了。
我的力量可以撼动山河,我的气势更是举世无匹!
但是时局却对我大不利,使得我的武运无法发挥!
武运无法发挥,名骓失去雄姿,真是令人遗憾啊!
虞姬啊虞姬,我们这下分离,是无可奈何的千古遗恨啊!
项羽高歌时,虞美人也起身和歌。
《楚汉春秋》记载,虞美人之对歌如下: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史记》和《资治通鉴》虽未明载虞美人下落,但依此歌词之意来看,虞姬其实已清楚表示自己将要殉身以明志。《项羽本纪》中记载:
“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这一场最后的酒宴,就在悲歌与泪水中落幕了。
项羽的最后奋战
项羽即刻上马,率领着骑兵敢死队八百人,在夜色掩护下由小路突围而出,然后如烈火般突袭汉营守卫,全队向南奔驰而去。
项羽并不打算逃走,只是由于军队太少,他必须选择一个较有利的战场来和汉军决战,以突显其最后的武勇。
天将明时,巡回队发现项羽已突围,立刻向刘邦报告。
52书库推荐浏览: 陈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