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泽:“无论如何,也不用管结果是怎么样,还是请先生救救太子,为他谋划谋划吧!”
张良只好表示:
“这不是靠口舌争辩就可以解决的。我知道皇上一直想邀请四位高人为其幕僚,但这四人年岁已大,皆以为皇上为人傲慢轻侮,所以相偕逃匿在山中,义不为汉臣,但是皇上还是非常尊重这四位高人。”
“现在你们倘能不爱金玉壁帛,请太子亲自写书信,用最谦卑的态度,准备最舒适的车子,并派去最会讲话的辩士,邀请这四位高人,我相信他们是会接受太子邀请的。如果他们能来,便聘之为宾客,经常故意和他们一起上朝廷,让皇上看到,皇上必会惊问如何请到这四位高人,只要皇上知道这四人已为太子谋策,对太子便是最大的助益了。”
张良口中的四位高人,由于年纪皆大,有“商山四皓”之称,分别为东园公,姓唐字宣明,居园中,因以为号。夏黄公,姓崔名广,字少通,齐国人,隐居夏里修道,故号夏黄公。角里先生,河内轵人,吴太伯之后,姓周名术,字元道,号日角里先生。另一名绮里季,背景不详。
于是吕后命吕泽使人奉太子刘盈亲笔书,卑辞厚礼,去聘请此四人,四位果然接受,并住于吕泽家,作为太子的宾客。
刘邦抱病亲征英币
英布造反时,刘邦正为宿疾困扰,据说此疾容易心火上升,全身疲惫,口干舌燥,或许便是现在所谓的糖尿病。
因此刘邦有意让太子刘盈领军南征。
四位老人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往见吕泽,表示道:
“如今皇上有意让太子率军东征,成功了对太子也没有什么帮助,若失败了,必遭废立的灾难。”
“而且太子所将率领的诸将领,都是曾随皇上打天下的枭将,如今让这位没有经验的年轻太子来领导,无异是让羊去指挥狼群啊!绝不可能让这些将领肯尽力拼战,所以必然会无功而返。”
“臣闻‘母爱者子抱’,如今戚夫人日夜随侍在皇上身旁,赵王如意也常抱在皇上跟前,皇上也曾说过:‘我不会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的。’明显地皇上必会以赵王代替太子。”
“现在惟一的办法,是请吕后找机会向皇上哭诉:‘英布是天下猛将,以善用兵闻名。而且现今诸将领都是陛下同辈,令太子统领他们,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而且英布听到这样消息,更会无所畏惧地向西威胁关中了。皇上虽有疾病,但仍请勉强率领大军,在幕后操纵指挥,诸将必不敢不尽力,皇上虽然辛苦些,但请为妻子的安全勉力为之吧!’”
于是吕泽彻夜晋见吕后,报告四位长者的看法。
吕后也立刻设法找机会向刘邦哭诉。
刘邦也认为的确是如此,便打消要太子率军的念头,无奈地表示:
“我也知道这个无用的家伙不足以重任,还是老头儿自己去吧!”
于是刘邦亲率关中诸将出发东征,留守的诸臣子都来送行,一直到达霸上。
张良这时候的病情相当严重,无法随军,但仍勉强起身,送刘邦到曲邮,并表示:
“臣本应随陛下东征,但这次病情实在不轻,只好在此相别。但陛下此去,宜多小心,楚人生性剽悍,希望不要过分和他们争强斗胜,以免不必要的损伤。”
刘邦也颇有所感地回答道:
“朕谨记先生之言!”
张良又建议:
“太子经验不足,威望不够,所以仍须劳累陛下亲征。为培养其经验,不妨令太子为将军,统率关中兵马,以建立其威望。”
刘邦点头表示:
“先生为朕之故交,今虽抱病,但仍请在病榻上为太子之师傅,免朕担心。”
张良:“已有叔孙通为太傅,才堪胜任,请陛下放心。”
刘邦:“叔孙通虽是贤人,但一人才智有限,烦请先生辅佐,望勿推辞。”
于是令张良行太子少傅之事。
并立刻组成上郡、北地、陇西之车骑,巴蜀之材官及中尉卒三万人为皇太子直属卫队,驻军于霸上。
英布兵势强大,战略趋向下策
刘邦在出发前,一再派遣使者到相国府,请教萧何有什么事必须加强准备的。
萧何便如同陈豨事件时,捐出自己钱财,组成子弟兵以往军资。
萧何的宾客见了,赶紧警告他:
“君相这么做是会灭族的啊!”
萧何不解,惊问其故。
该宾客解释道:
“君相位于人臣至尊之相国,功劳评定又属第一,还有什么可以复加的。然而君相当年治理关中,便深得百姓信赖,已有十余年了,很多百姓尊敬君相甚于皇上,而且您又肯为百姓设想,施政上也颇注重百姓利益,皇上对您的声望,心中一定很不安。”
“这次东征,一切准备就绪,皇上却一再咨询于您,倒不是真的有什么事要商议,而是怕您乘机策动关中造反啊!”
“君相最好多买些田产,表现得自私自利些,使自己的声望受损,皇上才会对您放心的。”
萧何立刻依宾客所言为之,刘邦听到这些消息,便不再频频相询问了。
刘邦的军队,很快地到达沛郡,准备在新西和英布军对决。
宣布起义以前,英布已探知刘邦为宿疾所困,恐无法御驾亲征。
52书库推荐浏览: 陈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