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大贏家:刘邦大传_陈文德【完结】(83)

阅读记录

  总算逃回一命的韩信,被编入了项羽军团。

  这次他学聪明了,一直竭尽所能地表现自己擅长谋略的本事,最后总算被军中的行政工作人员看上,受任为项羽总指挥部的郎中,可以参与军事计划。

  但韩信却更加失望了。

  因为天才将领的项羽根本用不上总参谋部,他身边只要有一个范增便够了。且项羽比较喜欢用有勇力的人,他一向就看不起只会动嘴巴的人,甚至连范增都常受到他的奚落。

  韩信也曾向项羽提出很多战略计划,但项羽却连看也不看一眼,便全归入垃圾桶中作档案了。像这种喜欢毛遂自荐的说客,项羽是宁可猛干、硬干也不会听他们的话的。

  韩信知道他在项羽麾下毫无用处,因此决心另寻新老板,以展开他的伟大事业。

  进入咸阳后,他对项羽的暴力行为感到十分可笑,因为这种无谓的破坏,对治国平天下的领袖人物只有坏处,毫无帮助。他认为不只项羽是个愚夫,总参谋长范增也是个无可救药的笨蛋。

  相对地,刘邦进入咸阳后的表现却让韩信非常好奇,他猜想这位表面上胆小温顺的军事将领,可能才是个可敬又可怕的大野心家。

  平民出身,毫无人脉,却成了天下的NO.2,这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偶像。

  尤其刘邦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像极了自己的胯下之辱。

  因此,他决定舍弃日正当中的项羽,转而追随困难重重、前途多艰的刘邦。

  韩信这种自信满满的人,深知选老板要比选公司重要得多。

  就在刘邦率队进入汉中时,韩信表示了跟随刘邦的意愿,自然项羽也甩掉了一个喋喋不休的麻烦者。

  想争天下,为何斩壮士

  刘邦正为行军的困难和逃兵事件搞得头昏脑胀,自然无暇顾及军中隐藏着多少人才。

  进入汉中后,逃亡的将官士兵更多了,连樊哙等老将都感到束手无策,他们对刘邦军团的前途颇为悲观。

  刘邦也不禁苦中作乐地表示:

  “或许到汉中后,我便要成为‘孤王’了。”

  韩信却不那么悲观,他认为让没有信心、吃不了苦的人离去,反而会有过滤的作用,对刘邦集团的强化更有帮助。

  只是自己仍是一名小参谋官,连刘邦的面都见不到,心里着实不怎么痛快。

  有次,他实在太不痛快了,便和几个伙伴偷取了军营中的酒来泄心头之间,结果犯上了非常严重的罪刑。

  由于偷跑人数太多,如果偷跑者跑前再带些粮食,那么刘邦的汉王国便会成为“空头公司”,所以任何偷窃行为一律处死。

  韩信和他的伙伴全被判死刑。

  此时依照职位高低,位低的先杀,前面十三位都死了,只剩下韩信一人。于是韩信也被五花大绑地架着推出了刑场。

  负责监斩的官员,正是刘邦的青年期挚友——马车夫夏侯婴,当时他已名称滕公。

  夏侯婴还是有点机警而天真,脸上自然流露出同情这十四名冤死鬼的神情。

  敏锐的韩信很快地看出夏侯婴的心态,为了掌握最后机会,他故意仰天长笑,大声叹息道:

  “汉王不是想要争夺天下吗?为什么要杀我这个壮士呢?”

  夏侯婴抬头一看韩信,果然是一表人才,又对他的话深感兴趣,因此立刻停止行刑,亲自下场解了韩信的捆索,并请他到里面详谈。

  这是难得的机会,韩信自然大展其口才,企图说服夏侯婴。

  对刘邦来讲,夏侯婴只是个忠诚的伙伴,谈不上有什么才能,所以刘邦一向也不会太重视他的意见。

  刘邦一向对杀人就不怎么感兴趣,既然有夏侯婴讲情,自然立刻赦免了韩信。但他对夏侯婴给韩信的评价,倒不见得多相信,因此只给韩信一个治粟都尉的官职。

  或许也是命运,这个职位虽称不上重要,却因为管理粮食为其主要任务,让韩信得以接触到另一个刘邦底下更重要的人物——萧何。

  萧何和夏侯婴也是旧识,两人交情还算不错。急着替刘邦物色人才的萧何,对夏侯婴的推荐比刘邦感兴趣多了,因此他主动找韩信交谈,对韩信的才气已有相当的认识。

  依萧何估算,即使给韩信任何一个他能安排的官职,都不能让韩信完全发挥。这是一块尚待琢磨的宝玉,也是刘邦阵容中最缺乏的人才,所以他一定得好好地安排,让刘邦来真正重用韩信。

  不过萧何一向较冷静,他也不愿将心中的策划太早让韩信知道,以免韩信急着成功,表现得太积极,反而容易引起刘邦阵营中其他将领的反感。

  但韩信似乎无法像萧何那样有耐心。他非常自信地确认萧何必定深为自己的表现所折服,也必对刘邦数度推荐过自己,之所以到现在仍没有消息,问题出在刘邦身上。或许刘邦根本不需要像自己这样的人才,如果确实是如此,那自己便没有什么希望了。

  大队进入南郑后,大家正式面对尚未开发的穷乡僻壤,于是先前的热情消失了,不少将领和士兵纷纷向关中逃回。

  韩信思考着自己加入汉军以后的遭遇,似乎比在楚军时还不如,他有点赌气地想:“此处不用人,自有用人处。”因此也决定逃回中原,另外找机会。

  其实萧何仍很关心韩信,担心韩信不告而别,所以派有心腹人员盯住韩信。于是当韩信一失踪时,消息立刻传到萧何处。

52书库推荐浏览: 陈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