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此光景,李老板心里在转念头,他原来的话,还有一句:“就是罗四小姐买的。”哪知话未说完,让“古太太”截断了,看她的样子,有势在必得之意,如果说破“罗四小姐”,她一定会跟人家去商量情让,那一来事情就尴尬了。“罗四小姐”人很厉害,少惹她为妙。
打定了这个主意,便不答腔,七姑奶却是越看越中意,就越不肯死心,“你卖给人家多少钱?”她问。
“既然卖掉了,古太太也就不必问了。”
“咦,姨!”七姑奶奶放下脸来,“当场开销,”她说:“问问怕啥,李老板你是生意做得大,架子也大呢?还是上了年纪,越老越糊涂?做生意哪有你这个做法的,问都问不得一句!”
“古太太你不要骂我。”李老板灵机一动,顿时将苦笑收起,平静地问道:“我先请教古太太两句话,可以不可以?”
“可以啊!有什么不可以?”
“古太太想买这堂木器,是自己用,还是送人?”
“送人。”
“送哪个?”
“你不要管。”
“古太太,你告诉我了,或许有个商量。”
“好。”七姑奶奶说:“喏,就是上回我同她来过的那位罗四小姐。”
这下,李老板会意了,“罗四小姐”所说要带个人来看,此人就在眼前。
于是他笑着道:“古太太,你说巧来真是巧!刚刚那个买主,就是罗四小姐。”
七姑奶奶大感意外,心想:“她来过了?”
她急急问说:“买了你这堂木器?多少钱?”
“八百两。”
七姑奶奶点点头,“这个价钱也还公道。”她又问:“付了多少定洋?”
“没有付。”
“没有付?”七姑奶奶气又上来了:“没有付,你为啥不卖给我?”
“做生意一句话嘛!罗四小姐是你古太太的来头,我当然要相信她。”
七姑奶奶觉得他这两句话很中听,不由得就说了实话,“李老板,我老实跟你说了吧!罗四小姐要做新娘子了,我买这堂木器陪嫁,她大概不愿意我花钱,所以自己来看定了。这样子,明天我陪她来,你不要收她的银子,要收我的。”
“是,是!”
“还有,你答应她八百两,当然还是八百两,不过我要杀你的价。杀价是假的,今天我先付你二百两,明天我杀价杀到六百两,你就说老主顾没办法,答应下来。这样做,为的是怕她替我心痛,你懂不懂?”
“懂啊!怎么不懂?罗四小姐交到你这种朋友,真正前世福气,买木器陪嫁她,还要体谅她的心。这样子厚道细心的人,除了你古太太,寻不出第二个。”
七姑奶奶买了这堂好木器,已觉踌躇满志,听了他这几句话,越发得意,高高兴兴付了定洋回家,将这桩称心如意的事,告诉了古应春。第二天,罗
四姐来了,七姑奶奶一开口就说:“你昨天到昌发去过了?”
罗四姐不知她何以得知?沉着地答说:“是的。”
“你看中了一堂木器,价钱都讲好了?”
“是的。讲定八百两银子。”
“那再好都没有。”七姑奶奶说:“你真有眼光!我们走。”
于是一车到了昌发。李老板早已茶烟、水果、点心都预备好了。略坐一坐,去看木器。
“罗四小姐说,价钱跟你讲好了,是不是?”
“是的。”
“那是罗四小姐买,现在是我买。”七姑奶奶说:“李老板,我们我年往来,你应该格外克己,我出你六百两银子。”
“古太太,我已经亏本了。”
“我晓得你亏本,无非多年往来的交情,硬杀你二百两。”
“下回我一定讲交情。这一回,”李老板斩钉截铁他说:“我的价钱,讲出算数,决不能改。”
如此绝情,七姑奶奶气得脸色发白,真想狗血喷头骂他一,但一则是喜事,不宜吵架,二则也是舍不得这堂好木器,只好忍气吞声,连连冷笑道说:“好,好!算你狠。”说完,取出八百两银子的银票,往桌上一摔。
“古太太,你请不要生气,我实在有苦衷,改天我到府上来赔罪。”
“哪个要你来赔罪。我告诉你,这回是一闷棍的生意。”
说完掉头就走,李老板追上来要分辩,七姑奶奶不理他,与罗四姐坐上马车回家,一路气鼓鼓的,话都懒得说,罗四姐也觉得好生无趣。
一到家,在起坐问中遇见古应春。他一看爱妻神色不怡,便含笑问道:“高高兴兴出门,回来好象不大开心,为啥?”
“昌发的李老板不上路!”七姑奶奶的声音很大,“以后再也不要作成他生意了。你说要带洋人到他那里定家具,省省!挑别家。”
“怎么不上路?”
“ 他,”七姑奶奶想一想说:“硬要我八百两银子。”
“你照付了没有呢?”
“你倒想!”
七姑奶奶预先付过“差价”,是告诉过古应春的,他心里在想,李老板的生意做得很大,而且人虽精明,却很讲信用,似乎不至于硬吞二百两银子,其中或者另有缘故,只是当着罗四姐,不便深谈,只好沉默。
于是罗四姐便劝七姑奶奶说:“七姐,东西实在是好的,八百两银子是真正不贵。你先消消气,我要好好跟你商量,这堂木器有个用法。”
七姑奶奶正要答话,让小大姐进来打断了。她是来通报,李老板来了,要见七姑奶奶。
“不见。”
“我见。”古应春接口,“等我来问他。”
去了不多片刻,古应春笑嘻嘻地回进来,手里拿着个红封套,七姑奶奶接过来一看,封套签条上写“贺仪”二字,下面是李老板具名,贺仪是一张二百四十两的银票。
“这算啥?”
“不是送你的。”古应春说:“你不是告诉我,罗四姐要做新娘子了,
人家是送喜事的贺礼。“
听这一说,七姑奶奶与罗四姐相顾愕然,事出突兀,都用眼色催古应春说下去,但古应春却是一副忍俊不禁的神气。
“你笑啥?”七姑奶奶白了丈夫一眼,“快说啊!”
“怎么不要好笑?这种事也只有你们心思用得深的人,才做得出来。”
古应春看了罗四姐一眼,向妻子说道:“你晓得这堂木器多少钱?一千二百两。”
“晴!”罗四姐叫了起来,“七姐夫,李老板告诉你了?”
“当然告诉我了,不然,他另外收了二百两银子的定洋,硬不认帐,这话怎么交代呢?”
52书库推荐浏览: 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