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缘_烟雨江南【完结】(244)

阅读记录

  顾清想着,只觉得穿越木轩的山风,忽然带上了透骨般的寒意。

  这一日清墟宫与往日并无不同,人人紧张有序地忙着。

  虚玄在吟风所居的偏殿外望了一望,见他正在案前苦读上皇金录,时不时提笔在书页上标注些什么,不由得微微一笑。他行出别院,招过巡守的弟子,吩咐不得让任何人打扰了吟风,随即袍袖一拂,化成一缕清风,向后山断崖下飘去。

  青城山清幽奇险,山中处处断崖绝谷,谷中却是幽深阴暗,与诸峰胜景实是天渊之别。不片刻功夫,虚玄在一处绝谷中现出了身形,沿着谷底流过的一道溪流逆流而上,最后停在了一处天然洞府外。

  这处洞府入口十分隐蔽,不仔细观察的话很难发现,然而内中却是极为宽大,别有洞天。虚玄举步入内,甫一入洞,即有一道极浓的血腥气扑鼻而来。他眉头微皱,手中掐诀,运一道清光护住了全身,这才继续向洞府深处行去。

  山洞深处回荡着一阵阵粗重的呼吸声,恍若内里藏着一头受伤的巨兽。前方有一个转角,从内洞透出的火光映亮了外洞的石壁,洞壁上赫然映着个张牙舞爪的狰狞身影。虚玄略一停步,身周的青光又盛了三分,这才举步向内洞行去。

  内洞中俨然是修罗地狱!

  这是一个方圆数超过百丈,高十余丈的天然石洞,洞顶一片片钟乳石倒吊下来,石尖有水不住下滴,地面上这里一簇,那里一丛,生着数百根高耸尖利的石笋。山洞洞壁高处插着数十根火把,在如此广大的空间内,这点光亮只够映火把周围的方寸之地,但虚玄是何等道行,就算没有一点光亮,也能视物如白昼。

  石洞中弥散着一股浓得化不开的血腥和恶臭,在摇曳的火光下,统治着石洞的是透着紫黑的暗红色。这里到处都是干涸的血迹,破碎的尸块脏器,以及摆放成各种姿势样子随意扔在地上,又或是被高高钉在石壁上的赤裸尸身。

  石洞中央有一小片难得的干净空地,一股地底清泉弯弯曲曲地横穿整个石洞,绕着中央空地划出一个满弓状弧形,再从另一端穿出。空地中央是一座石台,四根高高竖起的巨型火炬将石台照耀通明。石台边立着一个颇瘦的男子,仅以一幅白布绕在下身蔽体,背向着虚玄,十指如飞,双臂如轮,正在石台上忙碌着,露在身外的肌肤白皙细嫩,宛如女子。

  他早已知道虚玄到来,却并不回头,依旧顾自忙碌着,只是道:“今天怎么没带活人来?”

  他的声线低而略尖,颇为阴柔,语调婉转悠然,十分悦耳,闭目听去就似是一个妙龄女子在向情郎倾诉,然而言辞之间却实是惊心。这声音又是回荡在这处处透着暗红血气的洞府里,更加令人毛骨悚然。

  虚玄直走到那人身后,方立定,道:“可还没到送人的日子呢。”

  那人放下了手中一枚小锤,改而从石台左侧取过一把精致的青钢小锯,又忙了起来,道:“活人可是越多越好,没到日子,就不能多送一次吗?何况最近你送的人道行一个比一个差,真是敷衍!青墟弟子没本事超越祖宗,就知道死守着臭规矩,没想到连你也变成这样了。既然没有活人送来,那你还来做什么?难不成就是想看看我这个疯子?尽管放心,你设下的阵法牢靠得很,我哪有什么办法攻得破?”

  虚玄立在他身旁,负手望着那人的工作。

  两人立足处片尘不染,石台上却是血迹斑斑,正中卧着一个赤裸的年轻女子,胸腹已然洞开,脏器连筋带肉漂挂着,白骨与经络纠成一团团难以分辨的血污。那人手持刀锯,极细心地一点一点切剥着这些尚在蠕动的东西。那女子双眼大睁,脸上俱是茫然麻木的表情,一如痴儿,居然没有半点痛苦的样子,呆瞪着石窟洞顶的眼珠偶尔会转动一下。

  她不但未死,还尚有知觉。

  虚玄冷静地看着那人的双手在女子的胸腹中工作,片刻,方缓缓地道:“景霄真人并没有死。”

  “不可能!”那人斩钉截铁地道,但手仍是微微一颤,刀尖切断了一道细细的血脉。石台上的女子突然发出一声痛苦之极的尖叫,五官极度扭曲,头一歪,嘴角不断涌出鲜血,眼见已是不活了。那人一脸懊恼之色,愤愤地将手中的刀锯掷在石台上。

  他转头盯住虚玄,原本清秀英俊的面容因着愤怒已有些变形,眼中更是要喷出火来。他一字一句地道:“我已断尽景霄生机,斩绝三魂七魄,他如何还能存活?”

  虚玄淡然道:“这我就不知了,我只是来告诉你这个消息而已。”说罢,他即转身离去。

  那人静静地立了半天,猛然低吼一声,挥手将石台上的女尸扫入一旁的溪流中。

  女尸载沉载浮,转眼间就随着溪水去远了。

  “圣人有云,生死事小,失节事大。”

  此时洛阳午后天气依然炎热,一片蝉鸣声中,济天下身着锦袍,手捧经卷,正摇头晃脑地诵读。看他身上服色,非但花色新雅,连那袖口和领子都是最时新的款式,腰间更佩着一块结青绿色喜福穗子的玲珑玉,与当日寒酸景况已是天渊之别,这自然是纪若尘所奉润笔之功。

  凉阁中,济天下高踞上首,下首坐的非是旁人,而是龙象白虎二天君。

  纪若尘、云风走后,二位天君闲来无事,就来央求济天下也为他们讲解一下天下大势,治国经世之道。二天君初时本以为济天下不过是一介酸儒,后来见不仅是纪若尘,连云风也时常向济天下讨教天下大势,并且对他言听计从,立时就对济天下起了滔滔景仰之心。他们的想法倒也简单,云风的眼光必是不会错的,他们看不出济天下的过人之处,只能说是自己有眼无珠。而济天下也好为人师,一听有人愿意来听课,自无不应的道理。且二天君素识大体,通事理,不管名目是束修也好,润笔也罢,都是丰富的紧。

52书库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