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龟虽寿_黄翌歌【完结】(363)

阅读记录

  虽然王族的生活优裕而舒适,但太子却并不贪恋这些世间的享受,太子曾由城之四门出游,见到生、老、病、死、等现象以及修道的沙门,深感人生之苦痛与无常,遂萌出家修道之志。

  于十九岁,太子夜出王宫,自脱衣冠为沙门初访毗舍离国求教,复至王舍城求道,但都没有得到解脱之境,遂至摩揭陀国伽耶南方的优楼频罗村苦行林,开始六年的苦行生活,当时净饭王派了五位侍者与太子一起修行。

  苦修期间,太子日食一麻一麦,虽至形体枯瘦,心身衰竭,但始终未能成道,遂出苦行林当时,共修的五位侍者,误以为太子退失道心,遂舍之而去。太子来到尼连禅河沐浴,接受牧女乳糜之供养恢复体力后,至伽耶村毕钵罗树下,以吉祥草敷金刚座,东向跏趺而坐,端身正念,静心默照,降伏诸魔,入诸禅定。

  四十九日后,于十二月八日破晓时分,豁然大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世人尊称为“佛陀”意为觉者,佛号“释迦牟尼”,毕钵罗树被称为菩提树。

  释迦牟尼八十岁时,自知阳寿将尽,便离开说法的王舍城,来到拘尸那迦附近的娑罗双树下,头朝北,右手支脸,左手放置身上,双足并拢,取侧卧之势,面向西,进入大般涅盘大解脱之境

  入灭前嘱咐弟子阿难:“已成者皆灭,不可放逸,要勤修我法,吾灭后以法为师”又,小乘之说无“住胎相”,有“降魔相”即成道前力挫诸魔的诱惑,称为“小乘八相”。释迦摩尼涅槃,化虹而走。

  其时,燃灯古佛受命而来,赐下佛号,“卍”字佛印授予多宝道人,从此再无多宝道人,只有释迦摩尼

  “恭喜世尊入主佛门,统领万佛,大昌佛法善哉,善哉,无量寿佛”。燃灯手捧一盏琉璃盏,端坐莲花而来。

  多宝道人眼神迷离,端坐六牙白象,白象口中含莲花,瑞气凝结,化为华盖,高悬释迦摩尼头顶,有万般瑞彩之光显化,袅袅不绝,大气非凡,三千青丝脱落,肉髻形成,正式成为佛,言道:“贫道从此为释迦摩尼,入主佛门,普度苍生,救济万灵,脱苦海,共享极乐,无量天尊,无量寿佛。”

  话语刚落,浑身道气散去,气息不再犀利,反而一片祥和、光明,道道佛光透体而出,澄净似琉璃,普照四方,极乐世界震荡不已,恭贺万佛之祖诞生。

第三百四十七章 两大明王入佛门

  却说多宝成佛,一举证就准圣尊位,震荡诸天世界,顶上舍利绽放豪光,功德祥瑞之气从冥冥虚空深处的命运长河中飞出,显化道果,降临尘世。先是道门仙鹤显化,而后在飞落过程中这只仙鹤慢慢变化为佛门白象,最后化为一朵洁净白莲花,承接住了佛陀。

  只见天上现出一大片功德金光,分为三份。最大的一份有六成被如来佛吸入体内。只见多宝道人身上一阵佛光闪动,一方阵图冲天而起,却化出了五尊明王,那中央不动明王全身黑青,神色狰狞,额上有水波状皱纹,背后有伽楼罗火炎,踏琵琶座磐石,一手持称俱利迦罗剑,剑身缠绕着俱利迦罗龙王,另一手持索,降伏一切邪魔。大威德明王踏八兽,六面六臂六足,手持弓、箭、剑、戟、索、棒,以髑髅为璎珞,其身长大,遍身火焰,六面之上都有三目,皆是赤眼,一头红发,宛如火焰。

  军荼利明王,遍身都是青色,一面八臂,中间双臂相交于胸前,手持赤,右边另外三手分别持金刚杵、三叉戟,或作施无畏印,左边三手则分别持八角金轮等法器。降三世明王四面八臂左足踩大自在天,右足踏天妃乌摩,中间两手当结印,右边三手分别持五钴、箭和剑;左边三手各持五钴钩、弓如索。

  金刚夜叉明王乃是三面六臂,相貌狰狞,正面有五眼,左右两面有三眼,六臂各持弓、箭、剑、轮、五钴杵、金刚铃。

  却是世尊如来借助诛仙阵图斩出的五大明王。世尊如来以忿念融合诛仙阵图,包容五方,终成五大明王金身,斩去执念,修成无上化身。从此诛仙阵这先天第一杀阵已经无法运作了。通天教主要收回诛仙阵图,除非多宝杀伐自身,却难以办到。多宝日后更想证道,不生不灭,自然不愿不会舍了明王,还原阵图,从此多宝已无回截教的可能了。

  随即,只见多宝如来通体紫金,凝实若金刚,双手合十,面容和蔼,一片肃穆。肃声道:“今我释迦摩尼佛接过上佛教教主之位,普度众生,救济万灵,超脱苦海,共享极乐,当为万佛之祖,分封诸佛。”

  随后,多宝如来在须弥山大雷音寺开辟一脉,成佛作祖,尽夺西方气运。祖释迦牟尼佛又广受门徒,其中佼佼者有舍利弗智慧尊者、目犍连神通尊者、阿难陀多闻尊者、优波离持戒尊者、阿那律天眼尊者、大迦叶头陀尊者、富楼那说法尊者、迦旃延论议尊者、罗睺罗密行尊者、须菩提解空尊者等诸尊者。

  又有托塔罗汉、探手罗汉、过江-罗汉、芭蕉罗汉、静座罗汉、骑象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举钵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开心罗汉、喜庆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伏虎罗汉、沉思罗汉、骑鹿罗汉等十八罗汉。

  又有众多菩萨,地藏菩萨、药上菩萨、药王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延命菩萨、五大虚空藏菩萨、大随求菩萨、无边身菩萨、马鸣菩萨、龙树菩萨、世亲菩萨、灵吉菩萨等诸菩萨。

52书库推荐浏览: 黄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