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照这个名单,但凡修行六神断元刀的,一个也跑不掉。”
苏庭这般念着,心念微动。
元丰山外的神将,手持长刀,骑虎下山,威势无匹。
那猛虎咆哮山林,在神将驱使下,穿山踏水,无比卖力。
便见这一人单骑,朝着漓江方向而去。
根据司天监传来的消息,那边正有一位修行六神断元刀的人物。
而苏庭之所以选了漓江方向,更是因为黎山所在。
神甲在妖仙手下,再度破损,他以神将之身,携神甲前去,寻求修复。
毕竟这神甲对他来说,太过于重要。
为此,他还备了一份厚礼,姑且算是酬劳。
……
“这回也不算亏。”
苏庭暗道:“尽管神甲破碎,但这妖虎之躯,乃是仙身,一定能炼出许多宝物……那虎血丹药,那筋骨皮肉,全是极为好用的,不过还得给炼丹房交代一声,那虎皮、虎尾、还有那虎鞭,暂时不要炼制,都得给我留着,今后待用。”
他这般想着,却又陷入修行当中。
他如今已经是九重天的半仙,阳神巅峰的存在。
他在人间,堪称人仙,被尊为功果半成之辈。
但他也知晓,所谓功果半成,不过虚幻道果,得到的仅是仙家道果的一个虚幻倒影。
真正要化虚为实,才是真正得道成仙。
但要将一个倒影,化作实物,却也不是易事。
自当年封神事后,八百年间,修成阳神巅峰者并不稀少,但得道成仙者,则是不多。
纵然是仙宗出身的九重天半仙,能够成就仙道的,也仍是不多,大多人仙之辈,都将面临寿尽而亡的境地,他们死后轮回,获封成鬼神,身获功德者,或能上天为神,或能尸解为仙。
“得道成仙,对我而言,看似一步之遥。”
“但这一步,要跨越鸿沟,跨越仙凡壁障,成为仙人,不受寿元所限。”
“就连葛正轩,在这一步,都驻足多年。”
“我从天帝花园之中,感悟到天庭的构造,天地的秩序,但见到的轨迹,能记下的不多,而记下的轨迹,能够悟透的,也不多……只能从长久来慢慢领悟。”
“道玄仙翁所赐金丹,仅差一丝火候,便是让人得道的仙丹,近乎于仙家道果……只是这金丹的火候,残缺了一丝,便不能圆满,不能尽数依照金丹感悟。”
“短时日内,确实难以一步登天。”
“接下来几年光景,看来是要安分一些,好生在元丰山修行了。”
“如此也好,正能规划日后的修行。”
“所谓触类旁通,或许该要换个方向了。”
……
识海之中。
六轮明月,光华柔和,极为清澈。
九重玉楼,若隐若现。
第九重楼,水月楼中。
苏庭阳神显化,手托葫芦,看着眼前池中的水中明月倒影,神色平淡。
似虚如幻,非是实物。
但便是这水中倒影,让他有别于寻常的阳神真人,成为了半仙之辈。
“镜中花,水中月。”
苏庭低下头,看着怀中的葫芦。
此乃陆压传承所化,内中蕴藏着来自于陆压所授。
尽管两方世界,颇有不同,但也正是因此,技出于奇,难以防范。
他顿了一下,伸手一点。
葫芦之上,迸出光芒。
光芒之中,传出声来。
第七九四章 无为世界清虚境!
白云深处诵黄庭,洞口清风足下生,无为世界清虚境,脱尘缘万事轻。叹无极,天地也无名。袖袍展,乾坤大,杖头挑,日月明,只在一粒丹成。
悠悠声音,从葫芦之中,飘扬出来。
苏庭实则已不止一次听过。
他修成八重天之后,便能引出内中藏法,只是对于这词中之意,一向摸索不定。
他大约猜测,这内中藏法,在声音之中,还须领悟。
如今修成九重天之后,得获虚幻道果,再听此言,便隐约得悟,其中几句,悟出些许不同的意味。
“一粒金丹成,即得仙家道果?”
“此句有引导仙路之妙?”
苏庭沉吟许久,暗道:“无为世界清虚境……袖袍展,乾坤大,杖头挑,日月明……”
他再度念叨了一遍,暗道:“这几句中,比我之前所想的,要更具深意些。”
所谓清虚境,他原先认为,是指清静无为之境界。
如今想来,倒也并不是他之前的认知有什么错误。
但字义之深,或许并非一重,并非只指清虚境界。
他稍微沉吟,抬起手来,微微沉默。
他有得自于道祖的五行仙术,可以孕生一界,只是此界虚幻不实,只能用以对敌。
眼下他心中一动,却隐约有了什么触动。
……
他隐约明白,此言并非九重天所出,而是以仙家层次,指点他修行的道路。
指点他得道成仙的方向。
也指点另外的方向。
“清虚境……清虚境……”
苏庭闭上眼睛,念道:“不单指清静无为,也指洞天所在?”
他如今身在元丰山。
元丰山本就是洞天福地所在。
比起外界大天地,这里可称是小千世界,自成一方天地。
52书库推荐浏览: 六月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