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似乎看出了吴伯言有些话语未说出,便以为吴伯言知道一些内幕,忙问一句:“夫子可是知晓晚辈恩师当年之事的一些内幕?”
欧阳正不说那些话题,徐杰此时便也想从吴伯言口中知晓一二。
不想吴伯言却是摇摇头说道:“内幕之事,老夫也不曾去打听,只是这官场之事,老夫倒是知晓一二,文远若是求仕途,当有几分艰难。”
徐杰有些失望,倒不是失望仕途艰难,而是失望吴伯言也不知道事情内幕,只道:“仕途于晚辈,倒是不在意,却是当年之事,牵扯到晚辈身边许多人,所以想弄清楚其中细节。”
吴伯言显然也只是知道欧阳正不得升迁之事,朝中官员也不敢与之多打交道,至于其中内幕,吴伯言的弟弟吴仲书必然是知晓的,吴伯言却不曾打听过。当初也是事不关己,没必要打听。
吴伯言听得徐杰之语,哈哈一笑:“文远有大智慧,仕途非君子之途,远离方才是正道。吃酒吃酒!”
话题到此,徐杰提杯同饮,皱起的眉头却是解不开了。
大江徐文远,西湖一半诗,初为人笑柄,后惊为天人,徐文远出,吴伯言邀而同饮。这种故事,本身就具有传奇性,不论谁说出这个故事,都像是茶楼里说书人说出来来的一般传神。
待得吴伯言再饮几番,口中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吟唱完又来夸这大江徐文远,众人哪里还不知那看起来年纪不大的徐文远,并非真的就是籍籍无名之人,长江水道之边的江宁府,已然就有徐文远的大作在传唱,只是一时之间还没有传到杭州而已。
声名鹊起,形容这大江徐文远却是正好。
二瘦三胖与云书桓小刀儿,倒是没有什么惊奇之感,便是觉得这徐秀才本就该有如此文才,一诗惊众人,大概就是所谓正常的操作,并不值得惊奇。
反倒是何霁月,这个向来对文人士子嗤之以鼻的江湖儿女,此时眼中多是惊奇,也不时去打量这个小了她三岁的少年秀才。
何霁月虽然学武,但也是读书识字之人,只是何霁月这个江湖儿女眼中的文人诗词,皆有一股矫揉造作之感,何霁月每日练武,实在理解不来那些文人字里行间的多愁善感,也就看不起那些矫揉造作。
却是徐杰之诗词,今日何霁月是第一次听到,不论是那之前的《念奴娇》,还是今日的炫技之回文诗,皆给何霁月带来一种别样的感觉。还有那众人羡慕的目光,还有这个看起来名头极大的老夫子不吝夸赞的言语,这种氛围之下,眼前这个秀才,似乎带着一种武艺冠绝江湖一般的光环。
文武双全,这种词汇似乎早已不存在于当今,是少女心中一种不切实际的念想。徐杰这个秀才,却做到了。
何霁月看着豪饮的徐杰,就这般坐在徐杰身边,竟然丝毫也不觉得无趣,反而有一种享受,享受着旁人羡慕的目光,享受着老夫子夸赞的言语。兴许这种感觉,叫作与有荣焉!
本就喝过酒再来的吴伯言,酩酊大醉。望湖楼外的车架小厮皆来自杭州郡守衙门,早已等候多时。
徐杰倒是未醉,沿湖一路而走,江南夜景不同别处,即便是路边楼宇里传来的吟唱之音,也显得更加温柔。江南软语,似乎天生就有一种婉约之感。徐杰不禁有一些感想,词有豪放婉约之派别,是否也有话语口音的影响,江南多婉约,中原多豪放。
不论婉约豪放,皆是情感,皆能动人。
兴许明日这杭州软语,也合该唱一唱《念奴娇》里的周郎周公瑾,说一说那大江徐文远。
第八十六章 高处不胜寒
昨日分别之时,徐杰与吴伯言相约午时还在这望湖楼相聚,午时小饮,午后游湖。
徐杰早来,这望湖楼依旧满满,显然是昨日有许多人听到了徐杰与吴伯言之约,所以这望湖楼,今日似乎已然还在坐地起价。
却是今日吴伯言并非一人独来,而是还带了个老头同来,这同来的老头却不比吴伯言那般不修边幅,有冠有佩,锦衣在身,玉带环扣,还有几分肥胖。
只是这人却行在吴伯言身后,虽然不是毕恭毕敬,却也对头前的吴伯言有一种尊重之感。
徐杰已然在二楼,从窗外看得吴伯言已到,便走到楼梯之处相迎。
吴伯言上楼,徐杰上前拜见,随后又与吴伯言身后那老头见礼。
吴伯言笑着往已经有了酒菜的桌子走去,却是身后那人笑言开口:“这位小友莫不就是吴兄所言之大江徐文远?”
徐杰抬手便道:“晚辈徐文远。”
吴伯言已然到得桌边一屁股坐了下来,手已提起酒壶,口中漫不经心说道:“文远小友,这老头名叫谢昉,是杭州郡守,文才虽然差得远了,但是能谈一手好琴,甚是悦耳。”
吴伯言的话语,又贬又夸,听得谢昉颇为尴尬,这世间大概也没有人会说他文才差得远,唯有吴伯言会如此去说,谢昉文才再怎么差,也是正统的进士及第,口中诗词不论高低,总也是能信手拈来的。
“吴兄,好歹你我也是同窗,岂能在晚辈面前落我面子?”谢昉便是埋怨。
徐杰大概也看出了这两人关系不凡,不是知交,便也不可能这般不客气。
52书库推荐浏览: 祝家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