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禹天来归来,所有人都发自内心地肃然起敬。
身上衣甲已经被血水浸透的管亥迎上前来,先恭恭敬敬地向禹天来施了一礼,然后才道:“道长,方才大贤良师使人传信,请道长回来后即刻回城与他相见。”
禹天来知道张角该是要与自己商议先前说过的那件事,便也不在耽搁,加快脚步返回广宗县城,径自来到张角的住处。
等见到张角时,尽管心中已经有了预料,禹天来还是摇头叹息一声:“大贤良师,你这又是何苦来哉!”
此刻的张角容颜愈发憔悴,原本只是微见斑白的头发已经变成一片毫无光泽的灰白颜色,身体更由内而外透出一股沉沉的暮气,显示着这具身体的生命力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边缘。而之所以如此,自然是因为他伤势未愈便强行施展大型法术,结果不仅将自己的一身修为榨得干干净净,甚至损伤了生命本源。
虽然容色憔悴,但张角的神色颇为洒脱轻松。他闻言摆手笑道:“以某一身换得今日这场大胜,也算不上亏本了。此事且休提,某请道友前来,还是为了战前说起过的那件事情,却不知道友心中是否有详细的谋划?”
禹天来道:“贫道确实已有些想法……”
随即他便将自己这些天来为太平道存亡前途而思考的一个计划合盘托出。
张角听后怔了半晌,最终长叹一声道:“只可惜某与道友相见得太晚了。若能早得道友相助,太平道又何至于走到如今这地步!道友学识,胜某十倍,某欲将太平道的一点火种托付于道友,却不知道友是否肯屈就于已是穷途末路的太平道?”
禹天来说出这个计划,本就有将自己置身其中的意思,当下也不矫情推辞,拱手道:“贫道自当尽力。”
张角当即从身边的几案上取过一个斑驳古旧的木匣,手指轻抚木匣表面的细密纹路,叹息道:“当初某蒙恩师南华子青睐,传承了这三卷《太平要术》,今日再将此术转赠道友,希望它能够在道友手中大放异彩。”
感谢书友大熊1997慷慨打赏500币。
第二百章 一心种善果,万口颂禹师
张角既然要将太平道未来寄托于禹天来身上,自然要为禹天来营造一个足以令人信服的身份。转过天来,他便召见了城内黄巾军的主要首领,当众宣布了禹天来的“来历”。
在张角口中,禹天来成了他恩师南华仙人的关门弟子,也即是他的小师弟,此次却是奉师命出山,助他将“太平道”发扬光大。
众人本就觉得禹天来的来历神秘莫测,如今听了张角的这番解释,除了极少数人心中尚有疑虑外,大多数人都有恍然大悟之感,自觉明白了禹天来之所以肯出这般大力相助,自然是因为他与自家大贤良师实为一家人。
如此一来,众人对禹天来的态度又有些不同,原来只是敬畏其武功绝伦,如今则又平添了几分崇敬与亲近。张角为禹天来拟了一个道号唤作“太玄”,于是众人从此都尊称禹天来为“太玄真人”而不名。
而禹天来也由此一跃而成为太平道的第二号人物,甚至排在张角的两个亲兄弟张梁和张宝之上。毕竟张梁和张宝未能与张角同入南华门下,其领袖地位是在黄巾军之中而非在太平道之内。
确定了禹天来的身份之后,张角又表示将派他率一支精兵南下荆襄,收拢荆襄一带黄巾军,与自己这边遥相呼应,使朝廷南北不能兼顾。
略作准备之后,禹天来即率领精选的八百名黄巾力士出发,随行的尚有张角最钟爱的二十二名少年弟子。
董卓军中骑兵极多,此次黄巾军打败董卓之后,缴获的战马足有三千余匹,张角大笔一挥,极为慷慨地调拨了一千匹战马给禹天来,使他这支队伍尽都转为骑兵,多出来的百余匹用来替换和驮运粮草。
如今官军新败,广宗县之围已解,禹天来一行趁着暮色出了广宗县城南门。向南方行了一段距离之后,他心中忽有感应,在马上回头望向广宗县的城楼,登时凭借超人的目力望到独自站立在城楼边缘的张角。
看着衰老孱弱有如风中残烛的张角,禹天来心中也有些黯然,此人的是非功过日后自有定论,但对于自己来说实在是一位颇为投契的道友。今日之后,双方定然是相见无期,即使他久历沧桑世事,也不由得发出一声轻叹。但他终是心志坚定之人,绝不会受情绪左右而背离先前定下的策略,当下在马上向着城楼上遥遥施了一礼,等到张角也拱手郑重还了一礼之后,便转身策马绝尘而去。
禹天来就此率领这一支不足千人的人马辗转南下,一路上自然不免与官军有过遭遇。他也是经历过战阵之人,行军用兵的经验极为丰富,本身又拥有远胜常人的五识感应能力,总是能够提前一步发现情况,遇强则避其锋芒,遇弱则聚而歼之,趋吉避凶有如神助。如此一来,却使得他在这一支人马中的声望愈来愈高,不管是那二十二个少年还是以管亥为首的八百黄巾力士,到后来都对其言听计从、令行禁止。
这一路上,禹天来等人但见原来的中原繁华之地已是满目疮痍。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的难民宛如一群群的游魂野鬼在郊野四处游荡,饥寒贫病的困扰令他们大都徘徊于生死边缘。不管是朝廷城邑还是那些地方豪强的坞堡,尽都以高壁深垒将属于自己管辖或拥有的财产人口护佑其中,而将这些势必带给他们沉重负担的百姓拒之门外。
52书库推荐浏览: 半叶知秋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