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仗剑行_半叶知秋凉【完结】(40)

阅读记录

  严咏春从师傅口中证实父亲和姑姑、妹妹当真出事,脸色惨淡无比,半晌后才问道:“我阿爹的身份极为隐秘,是如何被朝廷识破的?”

  五枚师太黯然道:“这些年,朝廷一直未放松对少林弟子的追缉,那高进忠便是总揽此事的钦差。他从一个少林叛徒口中得知了严师弟的消息,便请了冯道德出手,又施以诡计暗算。严师弟一时不察,才被对方生擒。后面的事情……也不必再说了。”

  “冯道德、高进忠”严咏春咬牙切齿地低声喝出这两个名字。

  “师妹你还少说了一个,真正的元凶首恶,还是那狗皇帝乾隆!”禹天来淡淡地道,严二、严芳姑和严咏秋,都是他此生视为亲人的,此仇他不但要报,而且要报个彻彻底底,“我没本事一手推翻这偌大的大清江山,但只是杀一个人,哪怕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总也有几分把握!”

  看着杀气凛然的两个弟子,五枚师太叹了一口气,却没有劝说两人,只叮嘱他们先好生休养,一切事情等伤愈后再说。

  禹天来与严咏春消失了整整一年时间,不仅将内外伤势调理复原,更消化了此次大战白眉道人的收获,各自武功都大有精进。

  此后,禹天来便与严咏春一起踏上漫长的复仇之路。

  他们先盯上了冯道德与高进忠这对师徒。白眉道人死后,冯道德顺理成章地继承了武当掌教之位。只是他要先安排白眉道人的丧事,又要通知各大门派确定出席事宜,甚至想通过高进忠的关系得到乾隆的一封敕书以光耀门面,故此这即位武当掌教的大典直到一年多之后才正式举行。

  禹天来与严咏春武功绝顶又胆大包天,竟然选择了在大典当日动手。不得不说,两人这一招兵行险招恰恰又收到出奇制胜之效。冯道德虽也一直高度提防两人,却怎都料不到他们竟选在这万众瞩目的一刻动手。

  便在冯道德跪接乾隆封他为武当掌教的敕书时,化装后混进的禹天来和严咏春暴起发难。事先推演过无数遍的联手一击没有给冯道德留下一丝生机,一招便将其击杀当场。随后,两人又反手制住前来恭贺护送敕书并师傅登位的高进忠,生擒在手扬长而去。

  第二天,有人便在山野看到了死状惨不可言的高进忠……

  此事不惟震动了整个武林,连高居深宫的乾隆皇帝都大为震怒,严词下旨与普天之下缉拿禹天来与严咏春二人。同时他又着实担心这两个胆大包天的凶徒来找自己的晦气,严令所有的大内高手、宫廷禁卫乃至五城兵马司、九门提督严防死守,保护自己的安全。

  但禹天来深谙“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道理,何况刺杀一国之君兹事体大,除了勇气和实力,最需要的还是耐心。因此在除掉了冯道德和高进忠之后,便与严咏春销声匿迹,一藏便是整整五年。

  五年时间实在太过漫长,不管是对他们的戒备还是缉拿,到后来都以渐渐松懈下来。虽然乾隆仍将两人手中掌握关于他出身的秘密当做心腹之患,也只能派人在暗中探查寻访。

  这一年乾隆再次巡视江南,在做了一番体察民情、视察水利、夸耀武功的面子功夫之余,他又搜罗了各地许多风情各异的美女充实宫掖,并且用自己那一手差可见人的笔墨诗才祸害了不少风景名胜,一行算是志得意满。等大队人马到了浙江海宁之后,乾隆稍事休整,然后换上便服悄悄地带了一队大内侍卫离了行宫。

  在一众大内侍卫明暗两层护卫下,乾隆出了海宁县城来到城郊一处山清水秀的所在。因为此地乃是绝佳的风水宝地,当地第一大族陈氏族人的墓地多置于此。

  乾隆一路踏青而行,看似游山玩水,却又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不知不觉间走到一处建造虽不奢华恢弘、却颇为雅致清幽的墓冢所在,在随行的大内侍卫仔细检查过四周环境,确认绝无危险之后,乾隆命所有人退出一段距离,独自站在墓前站立良久。这墓中安葬的正是他的生身父母,自从得知身世后,他也曾遣人来海宁打探消息,得知当年曾在朝中为官的生父连同生母都已病逝,心中在稍稍遗憾之余,更多的还是庆幸和欣喜。但此次前来江南,终究还是按捺不下心中的一丝不安与歉疚,神使鬼差地决定来墓前凭吊一番。

  虽然墓前是独自一人,但乾隆仍是只将祷祝之词在心中默念,自始至终未有一字出口。正在向冥冥之中父母之灵表达自己不能认祖归宗的重重苦衷,他忽地听到地下传来一阵极细微的嗤嗤声响,立时惊愕无比地瞪大了眼睛。

  然而还不等他仔细观察或思考,面前的整座坟墓如一座火山般轰然炸开。

  近在咫尺的乾隆根本来不及反应,整个人已经被狂暴无比的爆炸力量彻底撕碎……

  自从得知乾隆将巡视江南,禹天来便提前布置了不下十处死亡陷阱准备用来招待他,而乾隆生身父母的坟墓正是其中出力最多的一处。

  乾隆横死自然引来天下震荡,而更大的震荡则是由莫名出现在几位皇室亲王手中的书信引发。在考证了书信的真实性后,这些亲王不得不相信乾隆实为汉人血脉的惊悚事实。

  乾隆本来正当壮盛,一直未曾考虑继位人选的问题,如今又爆出其身世之秘,这一场围绕皇位的争夺便愈发的扑朔迷离。新皇在经过漫长的算计、杀戮和交易之后产生,而在此之前,乾隆一支的所有子女尽遭残酷清洗。

52书库推荐浏览: 半叶知秋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