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挥舞,三爷唯我独尊,逢人便道:“我们只投了3700万!”
“我觉得偶像崇拜和英雄崇拜不矛盾,追星和追英雄是一样的。”
主旋律电影就一定不能用明星效应吗,就一定要与商业烙印绝缘吗,而对于电影本身、故事本身来说,有观众才是其唯一出路,好看才是硬道理!
好看不好看,先不提!
单张票价创了全国之最,还不打折!
一线城市60-80;二线城市50块以上…
一般商业片的票价呢?
45块撑死!
这事不能说的太细…
有几个散户会自己掏钱去看这部电影的?全是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公司这些组织包场。
那些想看又不舍得花钱的穷逼们,只能在网上耍耍嘴炮,呼吁中影应该对全国人民免票。
“免费放映彰显众明星和中影集团的爱国心,否则,利用爱国热情集结明星免费出演,又让国人买高价票进电影院,这有点不厚道。而且免费放映更易让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说的很有道理…
可惜,中影从立项之初,就已经算好了票房,至少4.5亿…
平行而论,《建国大业》拍的确实不差!
历史事件这么复杂,电影明星也多,电影能够做到非常的流畅,观看的时候也不觉得拖泥带水,已经很不错了。
不管怎么说,大气。
这一点,单独香港和台湾电影是难以做到!
不过这些有点并不能改变《建国大业》是一部犯规电影的事实!
别的不说,175位明星零片酬,谁能办得到?
全天只放一部电影的排片…
三天过亿,四天过1.5亿,院线方面预计很有可能达到5亿…
破《倩女幽魂3》的纪录不在话下…
第一百三十五章 什么时候,爱国成了非主流?
再怎么过分,中影还是要稍微考虑一下影响…
《建国大业》只霸占了一天的排片,第二天恢复了常态,按照市场常规安排排片。
不过,首日4500万,还是让人震惊了!
媒体的报道也是一面倒的好评…
“从弘扬主旋律的角度看,这样一部政治性极强的影片获得如此广泛关注和传播,宣传效果显得十分突出。讲政治和赚钞票在这部片子身上实现了理想的结合。”——《新华日报》
“对不同的年龄层已有不同的解读方式,长辈看重的是历史情节,年轻人看重的众多明星。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几位领导人把酒高歌,喜极而泣。狂欢、狂舞、狂饮、狂泣,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表现。让伟人走下神坛,便是《建国大业》的一大成功。”—《南都周刊》
“星光灿烂绘史诗!”——《民人日报》
在《建国大业》的强势压力下,其他电影都化为齑粉,《麦田》、《盗版猫》、《窈窕绅士》《皇家刺青》全部悲剧,沦为炮灰。
压根没有一部电影对《建国大业》构成威胁。
田庄状筹备五年的大作《狼灾记》,2000万的投资,院线三日游,累计票房不到200万…
倒是网上出现了声音:演员国籍!
有人列了一个名单,说参与《建国大业》的23位演员,包括陈恺哥、陈虹、蒋雯莉等都已经不是中国国籍…
当然了,这个名单有很大问题!
他们说了柳亦非是美国国籍,可是,老柳压根没参演《建国大业》…
陈恺哥、陈虹虽然有美国绿卡,但他们当初在好莱坞混过,没有绿卡,不好办事的。
回国之后,绿卡自然作废…
至于顾常卫、蒋雯莉的美国国籍,也是这样,当初顾常卫受邀担任《迷色布局》、《纽约的秋天》的摄影师,按照美国的规定,必须要办理当地的绿卡才能在那边工作…
网友不管这些!
他们讨论的是‘建国大业》这样一部作品,非中国国籍演员参演是否合适?’
这个名单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并引发媒体广泛报道,向来喜欢带节奏的网易甚至出了专题,专门来讲这件事:
“《建国大业》只不过是一部电影而已,我们不应该太过借题发挥,而关于这个国籍的问题,我们也不要太执着,当然也不能说什么,毕竟那是人家的自由,我们喜欢的话就在门外观望一下好了。我不知道现在办个外国国籍是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只是这么多大牌明星都如此热衷于干这事儿,看着好像的确很是一回事。”
“这部分演员在那个圈子里混得怎么样,有没有涉及什么法律问题,需要个外国国籍来掩饰的;有没有涉及什么私人思怨,一定要换个国籍的;或者说,是不是因为我们国家有什么不得已,把人家都逼到外国去了的;还是说,国外刚好有某些政策适合他们、满足他们的…”
顺便发起了一项民意调查:“你能接受中国明星加入外国国籍吗?”
大部分网友是不接受的!
“既然是中国明星,事业重心又在中国,还是保持中国国籍才原汁原味。”
不管是不是事实,演员国籍问题再次引发强烈关注!
“对于一个连自己国家的国籍都不要的人,将如何来体现他的满腔爱国热情?”
“共产主义本来就是无国界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老徐牧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