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大亨_赫墨【完结】(98)

阅读记录

  “嗯,这应该是一本家刻本,从印刷工艺上就能看出来。咦,还是瘦金体的明刻本,这可是很罕见的啊……”外公就是外公,仅仅看了第一页就看出了这本书是一本家刻本。

  什么是行家?这就是行家!

  古玩界的行家不见得就是专科毕业的人,专科毕业的人也不见得能够成为这一行的行家。

  在这一行中,经验才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没有专业的学过这些东西,但只要你见得足够多,上手的东西足够多,那么你就能积累足够多的经验!一旦你的经验达到一定的水平,那你就可以成为行家!

  在古玩界,那才叫真正的“高手在民间”呢!很多民间的高手,其本事不比那些经常上电视的专家差,甚至还要更牛叉!

  外公就是这样一个隐藏民间的真正行家。从小就在燕京老四九城的鬼市晃悠的外公,虽然在中年时期停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从八十年代到新世纪,老爷子可是从来没有放下过这一行。要真算起老爷子在这一行厮混的时间,绝对比绝大多数的专家都多。

  外公一边看,一边用手在虚空中比划,正是在虚空临摹上面的字。

  老爷子的书法也是不错的,不过自从病了之后,他就再也不曾摸过笔,现在忽然看到这册瘦金体的明刻本,已经被忘却的爱好又重新渐渐苏醒。

  老爷子一边比划一边说道:“这本书虽然是本明刻本,还是少见的瘦金体明刻本,不过就这品相的,一万块不值啊!这本书最多也就是四千块。”

  得,老爷子这又把七八年前的价格给套上了,七八年前的一本明刻本,品相能达到八品的也不过才两三千块,这本是虽然比较少见的瘦金体,但毕竟保存的不好,四千块就是比较合适的价格了。

  不过杨靖没敢反驳老爷子,在这方面老爷子有着他的骄傲,杨靖这个做晚辈的要是敢瞎比比,老爷子绝对会教训人的。

  外公看的很仔细,也很慢,不过即便是他老人家,在看到第六页的时候,也不过是多看了一小会儿,然后就很自然的翻过了这一页。

  “唉,看样子连姥爷都没有看出来那一页的不同之处啊。”杨靖暗自摇头。

  不过当老爷子翻到第十一页的时候,他突然发出了一声轻咦声。

  随即老爷子就停止了翻动,而是低头想了想,然后小心翼翼的把书页又重新翻回到了第六页。

  “这才对嘛!我说刚才我怎么瞅着这一页就感觉有点不一样呢!”老爷子自言自语地说道,脸上露出了笑容。

  杨靖立刻把准备好的放大镜递给了外公,外公满意的露出了一副“孺子可教”的神色。

  外公拿着放大镜开始仔细观察起第六页,连着看了好几个地方之后,这才神色肃穆的对老舅说道:“小龙,你到我书架去拿本书,嗯,是书架从上向下的第二层,靠右边的位置,就我自己做的那套书的第三册,都是牛皮纸封页,在书脊上有我亲笔写的‘纸张批注第三册’七个字。快点!”

  看到老爷子神色不对,老舅一溜烟的走到了外公所说的那个书架跟前开始寻找起来……

  第84章 赝品

  老舅在书架上找了一会儿,然后就从上面抽出了一本相当厚重的书,抱着就走了过来。

  这本书杨进认得,这是外公用了很长时间才自己做出来的一套书。没错,这书不是买的,是外公他老人家一点一点的做出来的。

  这套书一共有五册,全都是有关于纸张方面的内容,杨靖小的时候没少看,不过那时候这套书还只有三册,后面这两册是外公病之前的那两年做出来的。

  也幸亏杨靖小时候经常看这些书,否则今天他也看不出来《花间集》中夹杂的那五页宋蜀刻。

  这五册书全都是对我国古时候出现的纸张的介绍和分析。书里的内容除了照片和一些纸张的样品之外,就是外公自己总结出来的这些纸张的特点以及细微的差距之处。

  据外公自己讲,之所以耗费了二十多年年的时间制作出了这五册书,其根源就是因为外公在八十年代的某一天去天衢最早出现的堤岭鬼市的时候,打眼吃药买了一幅赝品画。

  那幅画杨靖也见过,而且那幅画一直就挂在这间屋里。

  杨靖不由自主的抬头看了看那副一直挂在书架旁边的那幅画。

  那画是一幅水墨画,两根交叉的树枝上站立着两只小鸟,一只鸟昂头在观看什么,另外一只鸟则在低头用喙整理羽毛。

  画面虽然很简单,可杨靖知道这幅画并不简单。如果这幅画是真迹的话,那价值就大了去了。

  这幅画在历史上是八大山人朱耷的画作。而朱耷的画,现在在拍卖会上的平均拍卖价一平尺已经超过了四百万国币!

  可惜的是,这幅画虽然看起来惟妙惟肖,但却是一副赝品。

  这幅名字叫做《枯木来禽图》的画,曾经被著名书画篆刻家、收藏家冯康侯收藏,后又被著名书画家、收藏家王季迁收藏,一直不曾流落在民间。

  《枯木来禽图》的真迹上,有冯康侯先生的旧题:“八大山人鸲鸪来桐图”,将二禽误认为八哥,枯木误以为桐树,目不见八大自题之名,前人所知亦有限矣。

  意思是说,当年他收藏了这幅画之后,误将画中的两只鸟当成了八哥,把那两根枯枝误当做了梧桐树,结果就给这幅画起了这么一个名字。

52书库推荐浏览: 赫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