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表兄家的大儿子自然听出了他话语中的讽刺之意,但却没有发火。因为,他知道,一旦激怒了这些匠人,那么他们很可能就会暗中做些手脚,到时候,恐怕会对主家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深深地吸口气,舒缓了一下心qíng,然后语气平和地说道:“当时,我爸的棺材,就是这样油漆的。我这可是在为自己的大大(对父亲的称谓)做监工,难道不成吗?”
此时,我们家族的八十多岁的老人也发话了。“照着子孙这一说,好像确有其事。”
所谓“人的年龄,佛的香”(人的年龄越大,知道的东西就越多;佛的香火越鼎盛就表明他越灵验。因此,我们这里就将年龄和香的多少作为评价人和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见白发苍苍的老人如是说,油漆工就觉得这应该假不了,所以有些尴尬地说道:“真不好意思,我确实不知道有这回事。不如这样吧,到时候我再用砂纸将圆镜这么大一块的油漆磨掉。”其实,这对油漆工也并非什么坏事,最起码,他知道了有些地方有这个风俗,那么下次油漆之前就可以主动询问一下主家,需不需要留下圆镜大小的空隙处不要上漆。
“唉,你漆都已经上上去了,看来也只能这样了。”父亲表兄家的大儿子很是无奈地回道。
不待油漆工付诸行动,八十多岁的老人就再次开口说道:“师父,你是误解我的意思了。虽然我们这里也有照着后代这一说,但却并不是通过不上油漆的方法来实现的。所以,你完全可以接着上漆。我们这里通常是在入馆后的死者双脚处(也就是棺材的背面)紧贴着后壁放上一面圆镜。通过这个圆镜,到了另一个世界的先人们就可以照应到自己的后世子孙了。”
“不对啊!那我们那里为什么都是在棺材上留块fèng隙不上漆的呢?这不上漆的部分其实就相当于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先人才能打量到我们这个世界,只有看到这么这个世界,先人们才能更好地保佑这边的子孙们。现在,没了这层‘窗户’,先人们就是想照应也照应不到自己的子孙们了。”父亲表兄家的大儿子不服地辩解道。
“我来问你,难道留着这块不上漆,那这块儿地方的木料也就不存了吗?”八十多岁了老人神色淡然地问道。
“木头当然还存在。”父亲表兄家的大儿子有些不明所以地回答道。
“既然木头还存在,那么先人又怎能透过这层木头看到我们这边的世界呢?”八十多岁的老人接着问道。
“这留着一块地方不上漆,实际上就是一种象征意义,代表着这里有个窗户。这样,躺在棺材之内的先人每当坐起身来的时候,就能透过木头看到我们这边的世界了。”父亲表兄家的儿子继续辩解道。
“照你这么说,先人们既然能够透过木料看到我们这边的世界,那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多透过一层油漆呢?”姜果然是老的辣!八十多岁的老人这是在“以其人之矛攻其人之盾”呢!
“这……”父亲表兄家的大儿子本还想狡辩,但发现自己的话语自相矛盾,因此就讪讪地再也说不出一句辩解的话来。
从父亲表兄家的大儿子的神qíng,围观众人也能看出他其实并没有妄言。也就是说,他们那里的人们确实都是这么做的。这也就是习俗的奇特之处了,虽然靠得近的基本上大同小异,但也绝不是完全一样的。就如同父亲和他的表兄家一般,虽然离得也不是太远,最起码还在同一乡镇,但在丧葬的细微处,却存在着些许差异。
“那,这放镜子,又是什么道理呢?”片刻的沉默之后,油漆工就忍耐不住心中的好奇问道。
“我问你,yīn阳看风水之时,一般都会手持什么?”八十多岁的老人不答反问。
“好像拿着个像镜子般的东西吧?”油漆工有些不肯定地回答说。
“不错,那叫yīn阳镜。放的这面圆镜,实际发挥的就是yīn阳镜的功效。通过yīn阳镜,我们的先人就能透视yīn阳两界,从而了解并把握自己后世子孙的一切动向。”
看着八十多岁的老人言之凿凿的模样,围观众人都不禁信了三分。
第227章 进步退步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话果然不假,老人凭借其丰富的人生阅历,确实可以给予年轻的后辈极大的帮助。特别是在相对比较重视传统风俗的农村,每逢婚丧礼仪等重大事qíng,一般都少不了老人们的坐镇,否则很多事qíng都将不知该如何具体cao作。老人虽然已经体力不支,不能身体力行地帮忙做事,但因其丰富的社会经验,往往能够发挥出大脑中枢般的巨大作用。因此,在父亲的白事办理过程中,我不得不衷心感谢本家族中那个跟自己平辈的八十多岁的老人。
在弄清楚圆镜的具体功效之后,两位油漆工就放心大胆地加紧油漆了起来。他们对旁边见闻广博的老人还是非常信服的,因此,在他们看来,如果自己油漆过程中做得有什么不妥之处的话,那么身边正监督着的老人一定会及时给予他们提醒。
给木棺上漆完毕之后,紧接着要做的就是在棺材的正面贴上金色大字。最上方,横着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以此预示葬者的国籍和身份;在正中间,以最大的字体标示“故先考某(姓)公某某(名)灵柩”,以此表明何人所立以及葬者的姓名,有时候还会加上居住地和寿元多少,甚至会表明因何过世,但字数却是有讲究的,必须得保证是单数,因此在父亲的棺木上才没有加“之”,如果写成“……之灵柩”的话,那么字数就成双了;最下方,再用跟上方同样大小的字体注明葬者过世的时日。待金字全部贴完之后,油漆工的工作也就算真正完成了。
中华民族的土葬风俗由来已久,也许你会认为这是极度làng费资源的一种行为。但,在火葬还未被人们普遍接受之前,土葬与曝尸荒野相比,对于限制疾病的扩散、传播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再者,正是由于土葬,在一些特殊技术和特殊环境的共同作用之下,现在的人们才能发掘出一个又一个的古墓。这给我们了解古人的生活习xing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历史学上的很多重大突破,其实都得益于某些重大古墓群的发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土葬为人类保留了大量的历史信息。有幸留存至今的古墓,其实就成了穿梭时空实现古今对话的重要媒介。土葬对考古甚至整个历史学的发展都产生出了无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所谓,万事皆有利弊,在我们极力抨击土葬风俗làng费资源、污染环境之时,切忌不要忘了土葬所发挥出的巨大历史功绩。只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某些故老相传的土葬技艺已经几近绝迹了。据说,古时候,有一种用糯米调和其它物质从而形成特殊糊状物的技艺,然后再用这种糊状物将木棺完全封存于地下。待这种糊状物完全gān透之后,其坚硬程度甚至会超过现代的水泥,而且具有隔绝空气、防cháo防湿等功效。因此,在这层gān透之后的糊状物的全面保护之下,下葬的木棺就能够保持长久不腐。当然,这也只不过是古人众多土葬技艺之中的一种而已。正是由于古人无比的聪明才智,所以我们才能经常见到出土的距今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众多文物。据报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青铜宝剑不仅一点没生锈,而且还锋锐无比,能够轻松切割多厚(具体数据已经记不清了)的纸张。
52书库推荐浏览: 飘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