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泪流_飘无踪【完结】(189)

阅读记录

  记得小的时候,老师常常教育我们:“成功青睐有准备的人。”现在,我似乎更能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了。这一次,如果不是早做准备,预先将台布遮于木棺之上,那么此时此刻,台布上所有的灰尘将全部牢牢粘在木棺的表面。到时候,木棺就不仅仅是略有些白点瑕疵那么简单了,说不得为了不让木棺太过难看,我们还不得不自己请油漆工过来再次油漆一遍。那样一来,làng费金钱不算,最主要的还是làng费了时间。因为,父亲出殡的时辰早就已经定下了,到时候万一此重新刷过的油漆还没gān的话,那恐怕就相当麻烦了。你想想,抬棺材的人,总不可能不碰到木棺吧?如果一按就是一个手印,那么将是一件多么令人尴尬的事qíng?

  第229章 报丧

  其实,从父亲过世之日起,亲朋好友们就已经陆陆续续地过来祭拜了。但从仪式上来说,对于至亲,不管他们是不是知道,我们都有必要报丧。报丧,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父亲过世的消息传递给他们。

  在报丧之前,有些东西是我们必须要准备的。只要晚一辈,在父亲出殡那一天,他们都得要带白帽子、穿孝服(白色衣服)。因此,我们第一个要准备的,就是白布。在报丧之时,将白布jiāo给亲朋,这在我们这里就被称为“接布”。其次,只要是穿孝服的,那么在出殡那天,每人都必须穿白色的鞋子。因此,我们第二个要准备的就是白球鞋。白球鞋当然是与白布一起送过去。晚一辈的,跟父亲关系较为亲密的,在父亲出殡那天还需要有一定的经济付出。至于会有那些方面的付出,这在以后会再次提到,因此在这里我就不详加jiāo代了。为了父亲的事qíng,让自己的至亲去承担过大的经济负担,自不是主家所愿意看到的。因此,我们这里通常会在报丧之时,直接预先支付一部分资金,好让至亲在出殡之时应对不时之需。而这个过程,在我们这里就被称为“接钱”。

  因此,一般有人过世,亲戚之间往往会相互询问:“你有没有接到布,有没有接到钱?”倘若接到“布”、接到“钱”了,那么自然是毫无悬念地在出殡那天充当主角了。但那些没有接到“布”、接到“钱”的,在心中失落的同时(所谓亲疏有别,没接到的就表明被“疏远”了),也会感到十分为难。到时候,自己要不要去呢?如果去的话,自己要以什么样的姿态出席呢?当然,感到为难的,也是自认为关系较为亲密的。一般的亲朋好友,只要在出殡之日将礼金送到、露个面,最多赴个宴,也就足矣。

  报丧是人过世之后的第一种仪式,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种仪式。随着社会的进步,这样的仪式已经逐渐淡化了。在过去,如果主家忘了报丧,那么哪怕是至亲,也完全可以当做不知道有此事而不去奔丧。因为,“忘记报丧”,乃是一种非常失礼的行为。在一向注重礼尚往来的中国,既然主家失礼在前,那么即便是至亲,也会理直气壮地失礼于后。所以,在所有的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我们紧接着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至亲仔细认真地前后梳理上几遍,直到确信无一遗漏为止。

  下面,要做的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报丧”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如果只是送个信(告之各位亲戚,父亲出殡的具体时日)的话,那么完全可以打电话、打手机。但,很明显,“报丧”是不能这么做的。一来,如果真这么做了,那么将是一件极度失礼的行为;二来,如果真这么做了,那么“接布”“接钱”的重要仪式就将无法完成了。因此,现在的报丧,还是必须依靠人力的。说得简单点,就是得请专门的人,一个一个亲戚家地跑上一圈。

  当然,现在的科技也并非一无是处,最起码为报丧提供了快捷方便的jiāo通工具。以前,人们报丧一般都是靠双腿的,因此,那时报丧是需要大量人力的,一般qíng况下,一个人专门负责跑一处。但现在,就不再需要这么多人了。只一个人,已经完全能够胜任所有“报丧”的工作了。

  我们找的是父亲表兄家的大儿子,因为曾经做过包工头的他还是有相当雄厚的经济基础的。在我们的熟人中,除了堂哥之外,就他拥有私家车了。而且,就他跟父亲的亲密关系(父亲不仅是他的表大大,同时还是他的师父),也绝对无法拒绝。当然,他本身也是“报丧”的对象。但,由于“报丧”事宜就是由他自己负责的,所以,自然就不会有专人到他家里去了。他的“布”和“钱”自由他自己带回去。

  有车就是方便,我们将“报丧”时所需要的白布、白球鞋以及钱,都预先放于父亲表兄家大儿子的车上。根据亲戚们的居住地方位,我们得预先为他规划好一个合理的“报丧”路线,这样就可以避免无效、费时地来回奔波。我家的亲戚,绝大部分他是不认识的,不仅不认识具体居住地点,还可能不认识具体的人。他所能找到的,只能是我家亲戚所居住的那个村庄。所以,我已经预先将所有亲戚的名字、居住村庄的名称以及联系的电话都一一抄写到一纸张之上。当然,“报丧”的,未必就全需要“接布”“接钱”,因此我还必须在上面标明,哪些人家需要。没有标明的,自然就是不需要的了。需要的,还必须注清要接几块布、几双白球鞋以及多少钱。不同的人家,具体数目并非完全相同。倘若弄错了,少了,人家会生气,到处宣扬主家的失礼;多了,人家也并不会感激,相反会嘲笑主家的糊涂。

  虽然父亲表兄家大儿子的年龄已经不小了,但母亲对其还是并不太放心,和我们本家八十多岁的老人一道,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在报丧的时候,不管到哪家,都一定要记住切不可什么东西都不吃就离开,哪怕喝一口水也是要喝的。在白事之时,我们这里的人似乎都比较注重这点。无论是过来祭拜的亲朋好友,还是这次前往别家“报丧”的,都一定要吃点东西,哪怕是喝一口水也行。但,至于这到底是为什么?我就不是十分清楚了。也许,是人们认为“死亡”乃是不吉利的事qíng,试图通过“喝水”这样的方式来驱除晦气吧。

  在确信没有任何遗漏之后,我们就将“报丧”大事完全拜托给了父亲表兄家的大儿子。他也相当慡快地保证,一定尽心尽力地没有任何差错地完成“报丧”一事。其实,这样的保证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如果我们不相信,那么又怎会找他帮忙“报丧”呢?

  第230章 各方准备

  第二天,一直到中午时分,父亲表兄家的大儿子方才到来。他给我们的感觉完全是一副风尘仆仆、疲劳不堪的模样。来到之后,他即刻向母亲汇报“报丧”的具体qíng况。绝大部分都已经送到了,但也有少部分亲戚家中没人,电话还没人接。

  “那你是怎么办的?”母亲听后就非常紧张地问。

  “大妈,你放心,我已经将布、鞋和钱都放到他们邻居家了。并嘱托再三,一定要将大大(对父亲的称呼)出殡的日期如实相告。这种事,没人敢耽误的(死者为大,我们这里的人将白事看得很重,如果接受了人家这样的嘱托,那么就一定会及时转告,否则将会收到qiáng烈的良心谴责,更有甚者会觉得如此作为将给自己带来晦气)。”

52书库推荐浏览: 飘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