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韩城一脸微笑从小办公室出来,代柳老师喊了朱贝妮。
朱贝妮觉得自己其实没有什么困惑需要咨询。
当她在柳老师身旁落座,与柳老师近距离面对面的时候,她心中升起一种深刻的感觉:果然上了年纪的女人不能近看。远看柳老师婀娜多姿,青春仍在,近看则皱纹痕迹纤毫毕露。难怪心直口快的突突理直气壮喊她“中年妇女”。
“朱贝妮想跟我分享一个什么话题呢?”
“我男朋友想同居……”
反射弧长了点,话都出口一半了,朱贝妮才惊讶地发现自己正跟陌生人讲述一个羞于启齿的话题。脸慢慢烧起来。
“嗯。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柳老师很亲和地微微点点头。“你怎么回答他的呢?”
“我一般避而不答。”
朱贝妮想,算了,反正问都问了,就没羞没臊地接着聊下去吧。
“你内心,对同居持什么态度呢?”
“我?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跟一个陌生的男人同居!而且,我也从来没有想过同居的事情会发生在我身上。我没有仔细想过,但我直觉觉得那是坏女孩才做的事情。我直觉还觉得,这事风险太大了,万一怀孕,女方岂不是很被动?”
嗯咳,朱贝妮再次脸火烧起来。
这些话到底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呢?难道这真的都是她内心隐秘的想法,隐秘到她本尊都未明确察觉?
最重要的,是不是更应该追问一下柳老师是不是会魔法?妖术?不然怎么勾出这番让她自己都感觉陌生的话?
朱贝妮倾倒完之后,立刻忐忑起来。
柳老师似乎陷入了沉思。过了几秒、十几秒。
柳老师重新开口说话了:“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先说几句题外话。我对你印象非常好。第一,你自我介绍时,说的是‘我是朱贝妮’而非‘我叫朱贝妮’,一字之差体现了你内在的自信。
第二,在我有意为你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你的自我介绍呈现了一种难得的秩序感。这意味着你很可能是一位偏理性的人。
第三,挑选礼物时你谦让前辈,拿到礼物后你对我表示了感谢。我从中看到了你的修养。
第四,你坦诚地询问了一个相对私密的问题。它向我展示了你内心阳光正向的一面。你首选信任我,而非试探我。
基于以上四点,我对你印象颇佳。投桃报李,我之所以详细向你说明,也是出于感谢你对我的信任。
接下来,我要告诉你的是,未来一个月,我将长住上海,我会每周至少来公司两天。
最后,我在走之前,在我正式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想先给你布置一个任务。我想请你用笔和纸,记录下你对这个话题利弊两方面的评价。
不知我表达清楚了没有?”
朱贝妮大为放松地松口气。说实话,她从未正经当回事地思考过“同居”的问题。乐得给自己点缓冲时间。见柳老师反问自己,便用自己的话把她的任务重新说了一遍。
柳老师点头:“就是这个意思。一个月之内,你认为你什么时候罗列完整了,随时来找我。”
朱贝妮满意地起身,致谢,离开。
突突简直扑上来:“你问了什么问题,算了,我还是问你是否满意她的回答吧。”
朱贝妮:“她说一个月内给我回复。”
突突:“那我还是问你问了什么问题吧。”
朱贝妮:“你打算跟我交换分享彼此的问题与回答?”
突突:“啊,我忽然想起来。这周大型轮训要启动了。你去找三位培训师要时间表吧。”
朱贝妮憋住笑,向三位有板有眼的技术培训师询问新一轮培训的时间表;同时,接洽了负责对外聘用培训师的韩城是否有培训安排。
这天下班,朱贝妮忽然很想念陈小西。
不知是否跟咨询了他的需求有关。
知道他将下班后去酒吧做账,朱贝妮破天荒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查了路线去了Bunny酒吧。
在酒吧门口,她看到了早已等在门口迎接她的陈小西。
陈小西戴着棒球帽,穿着棕色皮夹克,两腿修长,在寒风中稳立在酒吧门口。看到朱贝妮的那一刻,他悠然地招招手。
朱贝妮离他还有两三步,他很自然地敞开皮夹克,作势要把她包到怀里。
在刺骨的寒风中陡遇温暖,朱贝妮心中温柔缱绻缠绵,头贴在他细绒毛衣上,第一次觉得“男朋友”这种生物,其实也可以当半个亲人的。
“今天过得怎么样?”陈小西开口,揽着怀里的她往酒吧走。
一旦开口,气氛迅速回到平常的状态。
朱贝妮从陶慕的午间电话说起。
陈小西例行点评:“人人都想把公司做大,上市。一味做大有什么好?做得越大,越容易尾大不掉,风险也越大。大公司比小公司死得更快,而且是树倒猢狲散的那种死。只有虚荣的人才不管不顾,盲目扩张。虚荣的人不是白痴就是傻蛋。”
呃……很陈小西。
朱贝妮不知道怎么反驳了。
其实她一百个不赞同陈小西对公司的评价。她认为存在为王。陶慕的公司活到今天,肯定是盈利,没有盈利就不可能这么好地存活。商场,盈利是王道。既然盈利,细枝末节的问题就不要再挑剔了。
虽然不赞同,但是她拿不出陶慕公司有效的财务数据来反驳。换作以前,她肯定大嚷大喊地一通坚持她的情理推测。现在她更多的是将意见保留,不再逞口角之快。
生活不必黑白分明,灰色也许是更好的缓冲色。朱贝妮越来越会用沉默回避对立,与“凡事皆有观点”的陈小西进入相安无事状态。
第310章 第一份礼物
生活不必非黑即白。
事情不是非对即错。
物品并非贵了才对。
机会不应宁可抓错,不可放过。
……
陈小西眼中有普世常识。
作为从小在“你这样做是对的/不对的”之评价体系中长大的孩子,朱贝妮习惯潜意识里对凡事都盖个“对错/好坏”的戳。
长至青春期,她看电视时对剧中人还存在“这人是好人抑或坏人”之类的惯性评价。读大学时,对昆虫还存在“益虫或害虫”的自觉分类。
朱贝妮心中有思维定势。
一个践行自己的普世常识,一个习惯自己的思维定势。相爱容易相处难的古老桥段,朱贝妮第一次真切体会到了。
无关对错,无关好人坏人。一切拜曾以为无用且形而上的“价值观”作赐。
刚搬进有网络的租房,现代化的生活还没过两天,朱贝妮用了两年半的笔记本就地休克。送到电脑城检修,被告之主机已坏,加之各种配置老旧,已经没有维修的价值。
朱贝妮一脸惆怅。
陈小西揉揉她的肩:“你应该攒了一些钱了吧。易耗品总有耗尽的那一天。再买一台就是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和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