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我们_八月长安【完结】(66)

阅读记录

  “耿耿,你觉得爸爸、妈妈在精神上亏待你了吗?”

  “……”

  我们从饭店走出来的时候,忽然下起了大雪,才十几分钟的功夫,就已经在地上积了厚厚一层。

  我爸打来电话,问我们吃完饭没有,最好早点儿回家,大雪天交通事故会比较多,嘱咐我妈妈小心点儿。

  “我想跟我女儿多待一会儿,用不着操心。”

  我这边正跟我爸说话呢,就听见我妈在旁边边开车边甩出这么一句,我连忙捂住话筒,三言两语结束了电话。

  “我爸也是担心咱俩的安全。”

  我妈冷笑着哼了一声。

  路上几乎没有什么车,我妈妈却开的格外慢。妈妈说,现在这边空旷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后面那几条主干道出事故了,车都过不来。

  我透过车窗的确看到有很多在大雪中等公交车的路人,看着黑压压的阵势,估计是很久没来车了。

  我忽然觉得应该做件好事,就磨着我妈让她把车停在某公交车站牌边上。

  我按下车窗,暖烘烘的车内灌进一股清冷的风。

  “我和妈妈要开车去西大桥方向,你们有人在哪附近住吗?我们可以捎两个人过去!”

  我都笑成花了,站台上的众人依旧一副看神经病的样子看我。

  等了半分钟,我只好重新关上车窗。

  “他们不会信你的”。我妈妈平静地说。

  我郁郁的盯着窗外,很快那几个公交站台就被我们的车甩了后面。

  “妈,你胡不会觉得我有点儿缺心眼?”

  我妈笑了,是那种从鼻子出气的笑法,没说话。

  车经过教堂广场的后身,美景从建筑群的中缝一闪而过,我惊叫了一声,转眼就看不到了。

  我妈看了我一眼,没理会我,默默地把车掉了个头,朝着教堂广场的正面开了过去。

  她停下车,说:“下去看看把,挺漂亮的。”

  阴霾的天空在夜晚比白天要迷人。我仰起头,看到城市的灯光将天幕映成美丽的暗红色,鹅毛雪从不知名的某处纷至沓来,落进我的眼睛里。

  这座老教堂还是殖民时期的俄国人留下的,美的令人窒息,不知怎么在砸碎一切的混乱年代中幸存。小时候家里特困难的那段时间,我就住在这座教堂附近。那时候商业区还没发展起来,附近只有一个“第一百货”,还是没改制前的国营商场,东西都摆在玻璃柜台里面卖,只能看不能摸。我小时候常和小伙伴们到教堂附近探险,爸妈都很忙,没人管我,我记得我差点儿就把教堂后们的大门锁捅开了。

  可能是记错了把,记忆中我太善于神话自己了。

  几年前,市政府终于花了很大力气将它从商业区的围剿中解救出来,画出一片空地,拆拆补补,修了这样一个广场。

  在夜晚十六组橙色的射灯光芒围绕之下,它头顶无尽的暗红色天幕,安静地伫立在雪中,像错乱的时空随着大学一起降临在高楼林立的商业区中央,天一亮就会消失。

  和我小时候印象中那个灰不溜秋的丑家伙一点儿都不像,她这么美。

  我一会儿忧伤地抬头看雪看教堂,一会儿又发疯了是的在干净无暇的雪地里打滚儿,开心的不得了。我妈一直站在车前远远看着我,没有呵斥我把自己弄了满身的雪,也没有过来和我一起玩。

  我折腾出了满头大汗,喘着粗气跑回到我妈身边。

  “你明天非感冒不可。”我妈摇摇头,但并没有阻止我的意思。

  我嘿嘿一笑,和她一样靠在车上,安静的看着教堂,又看看她。

  妈妈穿着一件很漂亮的黑色羊绒大衣,带着黑色的皮手套,头发潘得一丝不苟,化了妆,很漂亮很漂亮。

  就是那种,如果我长得像她,可能我的大部分烦恼就不存在了。

  可是她刚过了四十岁,四十岁之后是五十岁,五十岁之后是六十岁。

  妈妈也会老的。

  看着教堂旁边的一道斜坡,我忽然想起一件往事。

  在我三四岁的时候,曾经有过这么一个大雪天的晚上,我爸爸骑着自行车载着我,去接妈妈下班。妈妈那时候在一家小营业厅里对账到深夜,看到爸爸和我出现在她单位门口,还特别不高兴,埋怨我爸胡闹,孩子冻感冒了可怎么办。

  我那时候那么小,怎么可以记得这么清楚。

  妈妈单位离当时的出租屋挺远的,我爸在那么冷的天里骑车,愣是累的满头都是汗。我坐在自行车的前梁上,妈妈坐在后座,三个雪人在空无一人的夜里数着一盏一盏昏黄的路灯,跋涉几千米回家。

  我爸骑上教堂边的斜坡时,一不小心就摔了。幸好地上有很厚的一层雪,我穿的多,像个肉球一样滚出去很远,却毫发无伤。我记得我躺在地上,因为衣服太厚了而爬不起来,远远看着爸妈连滚带爬地趴在我这边赶。

  他们一起喊着我的名字:“耿耿,耿耿。”

  我觉得他俩焦急的样子好好玩,于是傻缺的咯咯笑了。

  突然有些鼻酸,我们都熬过了那段最苦的日子。

  后来就不在一起了。

  上英语课的时候,赖春阳给我们讲过一句英国那边的谚语:Tough days don’

  苦难总会终结,坚强之人永存。

  坏日子总是会结束的。

  但是很多我们以为是最坏的日子,回头来看也许反而是最好的日子,只是坏日子里面的苦难消磨了很多可贵的温柔,轻松的好日子来临时,我们却没有多余的勇气了。

  我侧过头去看我妈。她没有注意到我的目光,而是正专注地想着什么,眼睛望着教堂的方向。

  可我不知道,我们看到的是不是同一座教堂。

  新年过后,很快就是期末考试。

  我的复习过程大概就是,在计划表上按照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化学的顺序将每一天要复习的章节列好,用五种颜色的笔,使整张表格看起来横平竖直、充实丰富、精彩纷呈。

  但是根本复习不完。

  每次做数学题都能错很多,也不知道为什么错,练习册后附的答案太过简略导致我看不懂,扔下数学先去做物理——结果是一样的。

  于是转过头投入语文和英语的怀抱中,可是更加找不到方向。因为除了语文背诵篇目之外,这两门课都没有复习范围——字音、字形的选择题题库浩如烟海,英语卷子的难度则是高一和高三毫无区别。

  赖春阳和张老太的态度同样“无耻”:“本来就是靠平时的积累嘛,没有复习范围就对了。”

  所以复习英语和语文虽然没有太大难度,但是给我三十天恐怕也不够学的。

  我坐在书桌前充满挫败感,每十分钟就站起身去打开冰箱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吃的——小林帆刚从外婆家过完新年回来,见我蹲在并向冷柜前,惊讶的张大嘴巴。

  “姐姐,你还没瘦下来呢,怎么就不减肥了?你不要放弃自己呀!”

52书库推荐浏览: 八月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