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门密室_微笑的猫【完结】(182)

阅读记录

  唐缈惊讶不已:“送人了?!”

  淳于扬说:“你还记得家谱上的那首王昌龄的五绝《答武陵太守》吗?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记得。”唐缈点头。

  淳于扬说:“我现在有点儿明白这首诗的意思了。先分析时间,家谱是唐竹仪在1946年增补编纂的,1945年抗战胜利了,他必定是没参与内战的,所以才有时间坐下来慢慢写家谱,也就是说如果有送金子这回事儿,一定发生在1945年之前,对不对?”

  “对。”

  “再看人物,”淳于扬说,“这首诗是写在唐竹仪名字旁边的,如果谁会主动把金子送人,必定只有他自己,因为他是家主。对不对?”

  “嗯。”

  淳于扬说:“再看诗本身。这首诗是从侯嬴的角度写的,侯嬴是魏国都城大梁的看门小吏,当年已经七十岁,是个微不足道的老人。信陵君是魏王的弟弟魏无忌,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信陵君这个人很有趣,独具慧眼,他不以自己身份高贵,而侯嬴地位鄙薄去轻视他,反倒主动结交,礼贤下士。所以后来侯嬴出于感激,为之出谋划策,才有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这首诗写的是报答友情与知遇之恩,你想想看,在那段时间谁是唐家的信陵君?”

  唐缈愣了半晌,突然说:“刘湘?!”

  淳于扬颔首:“我猜也是。川军,刘湘。唐家的每一口棺材上都刻着刘湘将军血誓抗战到底的遗命,他怎么可能不是信陵君?”

  “黄金也送给他了?”

  淳于扬说:“当然不是送给他个人,唐竹仪应该是把从张献忠那里截来的不义之财送给川军充当军资了。你还记得《答武陵太守》诗后他写了四个字——‘终得其所’吗?送给个人去花销算什么终得其所,必定是更高的用途,这笔金银没能用于抗击清兵和太平天国,最后却用于抗日,这才是终得其所。”

  唐缈回想:“是了是了,我们在山上棺材里看到的唐福根、唐富贵他们都是川军第二十军的,他们是跟着刘湘出川的!”

  淳于扬说:“当年三十万川军出川抗日,所有费用一律自筹,四川家家户户出钱出粮,唐家怎么可能不出?唐家几乎所有的家族成员都上了战场,又怎么会吝惜那些原本就不属于自己的黄金白银?我相信这些报纸和火柴盒就是上次取黄金时留下的。可惜我们只有两个人,你又受了伤,否则我倒想下到河道里去摸摸看。”

  “摸什么?”唐缈不解。

  淳于扬说:“这里藏着张献忠一百多船的金银财宝,其中又有许多像耳环戒指这样的零碎,唐家在紧急时刻下来匆忙取东西,肯定会漏一些在河道里。把它们捞起来归拢归拢,说不定还有一二十斤,可以带上去给黎离离留作纪念,免得她坏了贼不走空的规矩。”

  唐缈一声苦笑:“唉,黎离离啊!可惜开始没好好团结这位姑娘,否则就能早一步干掉周纳德了,我表舅爷也就不会死。”

  “可别奢望团结她,团结不了的。”淳于扬笑道,“上去之后与她最好的结果是一拍两散,如果她脾气不改,日后还得绕着她走。”

  “我把这耳环筷子还有金片片带给她吧,说不定还能值俩钱。”唐缈说。

  “何止‘值俩钱’,那块金片就价值数万。”淳于扬说。

  唐缈吓得一跳:“什么?”

  这可是一九八五年,“万元”这个计数单位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依旧遥不可及。

  淳于扬说:“因为那是珍贵文物。我祖父是个玩古董的行家,我从小受他的熏陶,东西好坏一眼便知,那金片上有字,每个字至少一万元,你自己算吧。”

  “……”唐缈吐了吐舌头,“没关系,只要离离能够保住我妹妹,我就把这条地下河的河底全部摸一遍,把所有能摸到的金片都送给她我都愿意!”

  “你这点倒是和唐家一脉相承。”淳于扬说,“不爱钱。”

  “爱呀!”唐缈强调。

  “爱谁?”淳于扬问。

  唐缈倒是反应快:“爱我妈。”

  “啧,”淳于扬说。

  唐缈又想起一件事,连忙搡了淳于扬一下,说:“钥匙!”

  “嗯?”淳于扬一时没反应过来。

  唐缈说:“姥姥那把被表舅爷和离离偷了的钥匙啊!果然离离除了猜错宝库的位置,还猜错了钥匙的用途,这一整条水路上根本没遇到哪个地方需要钥匙,宝库甚至都不是个‘库’,钥匙果然和金银财宝没关系!”

  淳于扬点头:“我一开始就觉得没关系,因为姥姥极在乎钥匙,却不怎么在乎钱。她若是在乎钱,为何不早早地将这里再搜寻几遍,把剩下的金银都拿出去卖了治病?”

  “那你觉得钥匙和什么有关系?”唐缈问。

  “说不好,”淳于扬说,“但我总觉得应该是个信物之类……”

  忽然一波急流涌来,将竹筏拍在岩石上,两人跟着晃了晃,尽管没受伤,但意识到不能继续呆在这个地方,以免水流把竹筏打散。

52书库推荐浏览: 微笑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