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呀,我们还当你对当年的翁琳……”那边有个女同学接了句。
“这不就漏了?”边想收回手臂,懒洋洋地打断了那女同学未竟之言,“张大公子,你还敢说我呢?你自己不也没点儿风声?别是家里早早藏了个吧?”
这消息有点儿炸,加上刚才某女同学那句,全部人的都开始回味起了当年边大班长众所周知的情史。
当年的边想,深情温柔的形象可是深入人心的。对于一般心怀梦幻看多了言情的女生而言,那可是能拿来训练未来老公的课标标准,其权威程度直逼《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虽然那形象在中后期有点毁,但时间久了,经历模糊了那段不愉快,反而是一开始的印象令人深刻。
“诶诶诶!都翻篇了多久还提,我先跟你们讲,内人可小气得很,再说下去我今晚得跪主板了。”
边想咬着烟,对还在兴致勃勃讨论回味的一帮人出声警告。
“嘿?您还惧内呐?”张弘宽笑得停不下来。
于锦乐停下筷子,侧过头瞥了边想一眼。
边想耸肩,呲牙回他一个笑,贼欠贼欠的。
惧内怎么的?你小子有本事定下了大爷我,我还没本事承认我惧内了?
作者有话要说:
文案是在微博看到的一段话,然后就砸吧砸吧着觉得可以来上这么一个故事。
平凡人物的小故事,没有特别的惊天动地。
第2章 高一的夏天
于锦乐和边想的故事,始于高一的那个夏天。
那个夏天唯一与以往不同的,便是他俩正儿八经地成为了高中生,正式告别了小屁孩子时代。
鮀中是鮀城排名前二的重点高中,于锦乐是花了三万块的择校费进去的。
他的中考分数不多不少,正好卡在择校分数线上,差了三十分,按平均算,一分值个一千块——当然,成绩若再低个一分半分,他连择校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他坚信,就算是在择校生中,自己也是属于倒数的那一拨。
但是父母对他有着盲目的期望与无尽的叨念。
于锦乐站在教室门口。
支棱着脑袋使劲往同个方向抻的鮀城学霸新生们就跟一群狐獴似的,动作整齐划一,嘴巴傻了吧唧地耷拉着,瞅着教室外墙上贴着的座位表看。
于锦乐傻了吧唧地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王伟鹏,邓茜,边想……于锦乐。
边想?原来还有人姓边啊?他是不是有个弟弟得叫边做?
于锦乐在自己座位坐了下来。
真是一群呱噪的学霸,他想。
环境是新的,那些未来要相处三年的同学又不全是新的。
十六岁的小少年,他的世界太小了,还没有机会走出过家范围所在的这片学区。在这块方寸之地上,集中了市里最顶尖的小初高,也聚集了城里大部分的高干富贾之家。
彼时市区开发尚未成型,城中的高干富商家庭大部分集中在这里,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家庭便就住于这边的一个政法委宿舍区。一流小学重点中学就固定的那么几间,除却穿插其间的真学霸,其他能进来的人不外乎各种加分与投钱,前者正录生,后者择校生。
这个区域范围里,从小学到高中的同学,来来去去大部分都是反反复复的同一批人这现象并不罕见。
尚不懂事的年岁,哪里晓得人以群分的这个理,每天就是瞎玩胡闹,曾经他也有过几个交好的同学住在政法委机关宿舍区里,甚至还频繁地出入当中某几家中。
后来渐渐大了,一些差距自然拉了开来。
小学升初中,成绩不如他的同学进了比他好的学校,或者直接出了国。
初中升高中,他家里找遍所有关系人脉才花出去了三万块把他弄进鮀中,结果回头他就发现成绩跟他一样的同学成了正录生。
在这个敏感的年岁,成人世界的法则对于锦乐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残酷冲击。
这些冲击之下,平凡又敏感的小人物于锦乐,在所难免带上了自卑感。
他一方面意识到,不够优秀、家境也并不优越的自己,注定是个凡夫俗子,只能靠朝九晚五殚精竭虑数十年如一日地埋头苦干来赚得一方立足之地;但另一方面,青春年少的稚气还是让他莫名地抱有对未来不切实际的美好幻想:说不定他是个被芸芸众生中被暂时掩去光芒的天才呢?说不定有一天他会升职会加薪会当上总经理会出任CEO然后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他才十六岁,他的人生,还有无限的可能。
班主任是个五十多岁的女老师,班会课还没开始,没来得及作自我介绍,就风风火火地进来教室,在兵荒马乱中熟练地点了几个人去领课本资料练习册。
于锦乐的同桌名字叫张弘宽,也是个熟面孔。
“于锦乐!”一瓶饮料砸在隔壁空桌上,紧接着一个身影直接“乓”一声落了座。
他们小学同班,张弘宽就是那群家住宿舍大院的人其中之一。于锦乐在那里面也跑了挺长一段时间,所以哪怕当年同班时他俩并未有过任何实质性的正面交流,他们现在对彼此也是眼熟的。
“没想到同桌是你啊,以后多指教了。”
张弘宽大大方方地打招呼,于锦乐用拘谨的笑容掩饰了自己对新环境的不安,往旁边挪了点位置,心中嘀咕着几年不见这货居然比自己还高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沙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