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辰_顾不语【完结】(42)

阅读记录

杨丽常年在外,又在慕文的反复安顿下有一些钟点房的消费,她报账的差费就有些超标,金额不大,不过几百块,但让人十分寒心。

所以即使最终奖金总数高于往年,可她却不复去年的意气风发,反而一直郁郁,连在家休息,过年都打不起精神来。

职工中第二名是销售科的老人朱胜利,也就是曾和杨丽竞争副科长败北的那一位。他拿到了一万五千多,和杨丽的差距不是那么大,最主要是他的钱赚得比杨丽轻松太多。

因为是老销售了,朱胜利手里有几个很稳定的大厂关系户。他没有去陌生的城市开荒,一年里甚至都没怎么出过差,每天喝喝茶看看报,在对方来厂提货时陪着吃吃饭,办公室打打电话就完成了大量的销售和回款。

开拓新市场和老市场的销售人员奖罚政策完全一样,这一点让包括杨丽在内的新锐们十分不忿却也无可奈何。

他们提过许多次要求加以区分都没有被通过,毕竟这么个大厂老厂,老员工总是远远多于新员工的。

一九九一年的春节很平淡地过去了。这一年姜城早早地打了招呼,去了苏杭旅游。

慕文一家依旧陪慕爷爷在农村住到了初四,然后回了厂里请了两天客,他的同事和杨丽销售科的同事。

余家也没有吵闹,很平安地在家里摆了几场小酒。林家两姐妹还是没能回老家,不过听说老家那边开始种药材,她们哥哥家里就种着西洋参,收入很不错,还了不少债,两人都很开心,合着给老父亲寄了五百块钱。

春节一过杨丽就开始了出差日常,但她除了像从前那样在青岛跑工厂,更多地去往上海,江浙一带,甚至京城也去过三次。

但这一次新区域的开拓难度显然很大,直到7月过了,这几块新地方都没有铺出去一件货,不仅如此,青岛的需求量还大幅减少,半年过去发货量还不及往年的三分之一。

厂里对此反应并不意外,因为从杨丽和其他一些销售人员反馈的信息来看,长三角一带林立的小工厂,已渐成气候:简单一点的零件,无论什么型号,只要够一定量,工厂都能很快地拉模投产,就是量小,加一点制模的费用也能做。

自家大厂一比,除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和真材实料外,在产品外观,种类、生产速度、价格等方面已再不占先。

这种情况虽然上了几次会,却也并未引起厂领导们多少重视——终究是没有拿出什么应对措施。

在科室里,杨丽这个万年销售冠军今年的业绩如此黯淡,看笑话的远比担心厂子情况的要多。

而杨丽对此也根本不以为意,是的,看到了外面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眼前这群井底之蛙再不能让她尊敬,让她当作对手了。

杨丽在忙着出差的时候,慕文也一直很忙碌。

慕爷爷三月份时就在现在诊所的旁边重新买了两块宅基地。这时村里的宅基地管理并不严格,慕爷爷在村里申请了一块,又加钱把相邻的一块也从村人手里买下,盖起了两层的小楼。

上下各五间,原来的三间平房全部改成药店和库房。这是个大工程,房子盖好后又添了些检查治疗的设备,招了几名护校毕业的学生,诊所终于扩建为小医院。

这几年慕辰越发能自理了,慕文有休息都会去慕爷爷的诊所看诊。

慕爷爷本身更偏中医的治疗,加之手里有几个祖传的治胃病和调理肠胃的方子,这些偏方颇有奇效,很是治好了一些久病困扰的人。老爷子名声在外,有不少人慕名远道而来,诊所的收入一直很不错。

年初时慕文找了关系,终于给姜城重新办理了资格证,但姜城却不打算离开这个小诊所了。他甚至还打算在周边买块宅基地盖个房子定居,不过被慕爷爷阻止了。

几年相处,老人已经把他完全当成自己孩子。

除了每年百分之十的利润分红外,自已的中医家学也是倾囊相授,如果不是姜城坚决反对,那几个秘方也早教了。其实没教姜城也都知道,因为都是他在制配,只不过他肯定不会私自去用罢了。

姜城和慕文都是全科大夫,也是这个小医院唯二的西医主力,当然真正的主力只有姜城一人。

医院建好后慕爷爷本想提高分红比例,但被姜城拒绝了。他已经认慕爷爷为师傅,哪有这么赚师傅钱的?

再说了,这样的小医院是没有大病人的,常见病慕文和慕爷爷都能看,过几年再培养几个徒弟也能看,他并不认为自己能够心安理得地拿这么多钱。

现在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都是干部指标,包分配,还是不会来这种私营乡村医院的,所以慕爷爷一直想让慕文回来给自家医院干。

一是慕文的工资虽然不低但和自家的医院是没法比的,另一点却是因为知道慕文心脏不好,不能过累,自家医院比单位要轻松许多,至少不用值夜班。

但前几年时慕辰还小,杨丽指不上,就离不开慕文的照顾,今年慕辰要升初中了,厂中可是方圆百里最好的中学,也就一直没法作声。

不过意外的是,九月份慕辰开学不到一周,出差归来的杨丽就和销售科王科长以及包括唐厂长在内的厂领导们大吵了一架,辞职了。

事情闹得很大。

起因是因为今年度的销售形式普遍不太好,但青岛尤其差。销售科长在和青岛的几个大厂联络时才发现,其实对方并没有减少订量,相反因为扩大生产了还有加单。但杨丽并没有全部发去厂里的货品,而是以低20%的价格送去了一批南方加工厂的产品。

52书库推荐浏览: 顾不语 年下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