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人很多,即便是从侧门逃离,嫌疑人也应该清理掉了自己身上的血迹,而被害人被他直接留在现场没有带离,那么台阶上的这滴血,应该是他带离断掌时无意间留下的。”
方叶适时地应和了这句话,又示意宁致把PPT翻到下一页,“这个就是盛放断手的黑色塑料袋,我已经仔细地检查过了,没有发现有漏洞或者指甲划出来的划痕,那滴血应该是嫌疑人装袋的时候不小心落在上面的,否则的话,滴落血迹可能会有很多,我们也能更好地判断嫌疑人逃离的方向。”
“那双在现场找到的手套已经经过了确认,我找了校内的一个环卫工阿姨,她明确表示这正是他们所常用的清洁工具。”许阳在示意下说了白天的走访结果,宁致切了PPT让大家看清楚,很快又翻到了下一页,上面是一张环卫工工作服的照片,正是最常见的橘色马甲款式。
“那根在死者纽扣上发现的细丝已经可以确认是尼龙的材质,与市面上所见的工作服布料一致,但具体要确定它的来处,还需要等找到嫌疑人当时所穿的衣物之后才能进行对比。”
死者的伤口在颈部,划到了大动脉,而凶手所持的凶器大约只有一把寻常尺子的长度,这么近的距离,他身上一定被溅到了血,之后把血衣做了焚烧等处理也是极有可能的。
侧门那里绿植林立,灯也大多是用作户外装饰的小吊灯,照明的作用并不是很大。
那里的光很暗,嫌疑人身穿工作服,带着口罩,手里拎着最常见的黑色垃圾袋,站在台阶上,根本不会引人注意。之后,他穿过人行小道,把袋子扔进了就近的一个垃圾桶里,就此逃离。
而且,还可能和他们昨天晚上走的是同一条路。
宁远听完了结论不由地想到了这番场景,他再抬头看,发现PPT上确实已经在放可能的路线图了。不仅是队里找来的平面图,还有学校为了交流活动,而给客人贴在布告栏上面的几张。
“这个就是大致的路线图了,嫌疑人从侧门出来,绕过楼下的小径,一直到了垃圾桶这里。我个人推断凶手应该对地形很熟悉,长期在附近生活、工作过。不过要判断他具体的作案情况,还是看法医这边的结论吧。”
宁致照着路线图指了指,得出了大致的推论。
人行道外面便是车道,路灯上装着摄像头,相较而言,嫌疑人选择掩护下的人行小道的可能更大一些。宁远做了比较,带着U盘到了他哥那儿。宁致顺手把PPT换上,这才回了自己的座位。
他们自从分开也有些时间了,哪知道再见却又是令人紧张的案发现场和实验室了。方媛盯着人的动作,一时间有些说不上来的感觉,她觉得自己似乎还陷在被宁远明确拒绝的尴尬氛围里,但具体是什么,却又有些说不上来。
然而这是在工作,她只能强迫自己把注意力放到PPT上面,而不是宁远的身上。
宁远并未注意到台下的目光,只是把PPT调到了自己需要的位置,出现在幕布上面的,是一把刀。会议室里其他的地方灯光很暗,衬得那把刀愈发地夺目,宁远拿激光笔在上面绕了一圈,开始陈述工具的情况。
“这把就是骨科手术中常用来截肢或者正骨的截骨刀,它的规格是平刃,长约23厘米,刃宽约8厘米。从受害人手掌受创的截面来看,凶器是这种手术刀的可能比较大。除此之外,他脖子上的伤口也是平刃的工具所致,初步判断嫌疑人使用的应该只有一把刀具。”
“之所以只能是根据功能推测,是因为市面上能够在短时间内切断骨头的工具并不多,而且两处伤口的截面都很平整,但因为位置的特殊性,凶手只是采用了刺和切的手法,而不是捅入,因此没办法通过伤口的深度来确定凶器的具体长度,具体地还要等找到工具了才能够进行认定。”
在实验室里,两处伤口的具体形态方媛也是看过的,她下意识地帮着宁远解释,发现对方朝自己笑了笑。
这笑意能荡到眼睛里,方媛却觉得眼中不小心进了细沙一般难受。
“嗯,就是这样的,师妹说得很对。”宁远简单总结了一下,朝着台下这边走,“死者具体的情况还要等尸检过后才能够确定,宁队已经通知到学校和家属那边了。”
“凶器就是这种手术刀吗?”方叶看着PPT上的照片直抿嘴,捂住了自己的手腕,“我突然觉得自己骨头疼。”
“具体的规格还不能确定,但应该就是这种手术刀。”
手术刀。
宁远的话音落了之后,挺长的时间都没有人接茬,会议室里安静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宁致自己开了口,“这个案子和上个案子还挺像的。只是单凭像是业内作案这一点,而没有其他具体的证据,尚且不能认为是连环案件。”
这些只是从痕迹和工具的客观情况来做推论的。
但死者脸上的巴掌印、脖子上面的掐痕、被切掉的手掌和小拇指上的戒指,以及那个醒目的“网”字,都还没有办法做具体的解释。
然而这些或标记或多余的行为,才是能真正反映嫌疑人作案动机的东西。
宁致一直到散会回家还在琢磨这些事,宁远端了小零食进去的时候,发现书桌上又多了几张A4纸,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黑色笔记。电脑旁边还放着犯罪心理学、符号学等书籍,只要看一眼,就知道他在做什么。
52书库推荐浏览: 阿爸家的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