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扬说:“据我所知,历来理论家和实践家都是分开的,各行其是,很少有两者相结合的。”
“错。”楚老师说:“西方的学者在这点上就比我们做的好;还有,中国古代依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你翻开《史记》或者《东周列国志》就会发现,在孟子之前的读书人既能做学问,又能治国理政,还可以挥戈战场。变化是自孟子开始,成为了只懂得诗词歌赋、笑傲风雪的书呆子。”
吴小扬想了想:“老师说得对,如何才能成为会说也会做的人。”
楚老师说:“别无他法,唯有一个笨办法,把所掌握的思想理论在现实中不断验证。”
“我理解了。”吴小扬说:“还有,我也理解老师今天给我上这堂课的另外意思,是要告诉我,以后不要太任性、太随心。”
第二天,楚老师继续上课:“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事物原理。世上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一个核心因素,只要我们了解了这个因素,我们就拿到了掌控这件事情的钥匙,剩下的问题就是怎么操作它。但世上的事情千千万万,有些事又是突发性的第一次面对,我们不可能把每一样事情的核心原理都记录下来,那怎么办呢?”
吴小扬也是一样疑惑的目光看着老师,这是一个千古难题,也是千千万万的人渴望得到解答的问题。
楚老师说:“这个问题,对其它学派来说,或许是个永远都无法解决的大问题;但对我们来说,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能得以实现。即使是第一次碰到,也可以在一瞬间,就能清楚的看出事物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看到吴小扬期待的眼神,楚老师笑说:“首先、培养哲学思维。哲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因此,它就成了所有学科的指南针。只有通过哲学的学习,养成以哲学思维的方式看待万事万物,才可以跨进这道大门。其次,我们生活的世界,为什么会有内外、上下、高低、左右等说法,是因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所以,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时,既要看到外在事物的核心因素,也要想到内在的核心本质。只有两者集合起来,统筹规划,才可以全方位的对一件事物作出准确的判断。对这个问题,我们有一本《手册》,里边有详细的内容解说,等你的课上完后,再给你看,那是我们真正的心血。”
吴修风说:“老师多次提到哲学思维,具体怎么说?”
“看来你前几年的博览群书的确只是‘博览’,并没有多少领悟,应用就更谈不上了。”楚老师笑说:“哲学思维就是抛弃一切羁绊、直达事物本质,并与其它事物的本质原理形成相互作用的思考方式。这个解释与常规的说法不尽相同,但可以确定,这是最明快、最准确的解释了。”
通过楚老师独树一格的精湛讲解,并在两人间你来我往的问答中,吴小扬的思想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知识海洋世界,以前所学的知识如同雪峰之巅的冰层渐渐地化为小溪而汇入大海,博大而高远,深遂却清晰。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知识的巨大能量,对自己的理想拥有了更坚定的信心。
周末的这天晚上,吴小扬正在和老师探讨人的特征。这时,楚修正走了进来,说:“有个事要麻烦老师,有几个领导约好了,要请你为他们的孩子作个点评指导。我开始是推脱的,但他们说,既然你不愿意收他们做学生,就点评、指导一下也行。我们天天在一起上班,不好太生硬,你看怎么办?”
楚老师说:“既然你都这么说了,就答应他们吧,定个时间,你、我、小扬一起去,也算是给小扬补一堂课。”
楚修正说:“明天是周末,要不然去郊区的农家乐,晚上就回来了。”
第二天下午,他们三人到了一个风景秀丽的农家乐,三男三女六个中年人和三个年轻男孩早已经在等待。才刚下车,他们满脸堆笑的和楚老师寒暄着。大家来到四周是花草植物、中间是一张宽大桌子的院落里,上面摆满了各种饮料、零食。
楚修正介绍说:“这位是孙局长和他儿子孙剑平;丁局长和他儿子丁冠华;这位是周行长、儿子周正。”所有人都对这楚老师殷勤的笑着。楚修正继续介绍说:“这是楚老师和我的小师弟。”吴小扬看到,那位丁局长,就曾经带着儿子到老师家里拜师、被老师拒绝了,没想到在这里又见到。
楚老师说:“我楚某人没有那么大本事,有愧于你们的一番热情;但今天既然是坐在一起,聊聊也可以。说说吧,有什么需要我做的。”
“我们早就听说你的大名了,只是无缘拜见。”孙局长说:“多亏了楚局长,我们今天才能见到楚老师,心里就希望楚老师能收我们的孩子做学生;如果实在不行,就对他们做一番点评指导。”周行长和丁局长频频点头赞同。
楚老师说:“传言不可信,不要耽误了你们儿子的大好前途,拜师就算了,点评一下还可以。但不一定正确,希望你们能分清楚其中的对错。”
看到他们都点头认可,楚老师说:“三位小朋友过来,我看看你们的手。”丁冠华、孙建平、周正三人一起来到楚老师的面前。
楚老师拿起他们的手翻开了一会儿,再特意的看了看他们的食指,点头说:“行了,现在就说说我的意见:
丁冠华:属于‘内外皆圆’的性格特征,为人随和,富有修养,处理问题总是抹不开面子,常常是拿不起也放不下。优点是宽容大度,正面评价较多,人脉关系较广,缺点是不够果断,认为锐意进取太伤人。建议以后做稳妥循环的工作,不要去裁决疑难问题。
52书库推荐浏览: 业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