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神枪手 作者:东一方【完结】(1826)

阅读记录

  李振眉头一拧,皱眉说道:“知错能改,我相信伯涵兄。”
  “大总统,我有罪!”
  曾国藩低着头,显得很惭愧。
  李振盯着曾国藩,语气严肃的说道:“伯涵兄,调查人口能清楚国家的情况,保证国家有序的发展,说得大一点,这是为万世开太平的事情。我希望得到伯涵兄的鼎力支持,也希望伯涵兄不会在关键时候撂挑子让我一个人去承担。我们是一起的,是一个团队。有罪一起扛,你有罪,是我领导无方,也是我的罪。”
  “大总统!我……”
  曾国藩听后,心中倍受感动。
  士为知己者死!
  李振如此的重视他,让曾国藩心里对家族的忠诚减轻了一分。
  是啊!
  往大了说,人口调查是为万世开太平的大事,不能顾虑个人私事。在此之前,曾国藩的确感谢李振的知遇之恩,愿意为李振赴死。但涉及到家族的利益,他有着顽固的思想,始终把家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正因为如此,人口调查、解放奴隶都流于形式,没有贯彻下去。
  如今李振的一番话,让曾国藩想通了。
  国家!
  之所以是国家,先有国,再有家。
  不是先有家,再有国!
  李振对曾国藩此前的不作为感到愤怒,但他知道愤怒无济于事,罢免曾国藩更无济于事,只能让事情更糟糕。唯一的办法是化解曾国藩的心结,让曾国藩站在他这一边。做事情必须靠团队,不能一个人打拼,拥有能把后背托付出去的战友,他才能继续走下去。
  因此,李振没有苛责曾国藩。
  现在看来,这个效果无疑是不错的。
  李振表情严肃,说道:“曾家的事情既往不咎,全国没有废除奴隶的人都既往不咎。从现在开始,立即发布公告,命令所有地主在一个月之内释放所有的奴隶,把全国的土地收归为国家拥有,再进行土地的分配,划分到百姓的头上。对于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或者是拥有大量土地的家族,国家把土地回收后,将给予一定的补偿,以补偿他们的损失。”
  左宗棠、石达开等人先是松了口气,但瞬间又提心吊胆。
  曾国藩有自己的家族,他们何尝不是呢?每一个人背后都有家族,都控制着大量的土地,李振既往不咎,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但李振后面的话,又让他们胆战心惊。
  把所有的土地收归为国家拥有,这是一件大事,是亘古未有的大事。这样做将触动无数人的利益,会滋生无数人出来反抗。
  曾国藩老成持重,仔细思虑后,说道:“大总统,若是清查人口和收缴土地同时进行,恐怕会激发动乱。我建议温水煮青蛙,一步步走,先清查人口,再收缴土地。”
  李振没有拒绝,点头说道:“是这个道理,一步步去做才行。我们有五年的时间,可以在一到两年内清查完人口,再用剩下的时间把土地收回来,完成土地的再一次发放,让每一个百姓有自己的土地,让百姓依靠土地渡过这一段过渡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国家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农村的百姓对土地的倚靠也会逐渐减弱。”
  这番话,是李振根据后世情况来说的。
  事实上随着城镇的发展,随着工业化的大力发展,将有无数的百姓涌入城中。那时候,农村土地大量荒芜,农村百姓对土地的依靠就会降低。
  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将信将疑,不怎么相信。
  华夏数千年时间,从来没有出现过百姓不依靠土地生活的。   李振知道曾国藩等人不相信,但没有开口争辩。
  中国才刚刚起步,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发展。他和曾国藩、赵烈文、左宗棠等人都还是正当年,在有生之年肯定能看到国家的强盛,能看到百姓进入城中摆脱靠土地过日子的情形。李振信心满满,说道:“人口调查以及土地清算的事情由专人负责,专门组成一个小组。我看伯涵兄适合担任,就由伯涵兄担任小组的负责人,直接对我负责。”
  曾国藩重重的点头,朗声说道:“请大总统放心,曾国藩必定不辱使命。”
  其余人看向曾国藩,心中叹气。
  人口调查是一件相当棘手的事情,很可能进去后就出不来,但别无他法,曾国藩必须去做。
  李振的一番话,更促使曾国藩全力去做。
  李振话锋一转,说道:“人口调查是一件长远的事情,是为其余的大事夯实基础的。有了人口,才可能发展农业,才能发展国家。现在,我们再谈一谈农业的事情。民以食为天,粮食关乎百姓的生死,这是一件大事。对百姓而言,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完全靠天老爷的心情吃饭。我们要做的,就是大力扶持农业的发展,让粮食翻倍,让百姓能填饱自己的肚子。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们是国家的负责人,我们都不为国家的百姓考虑,谁来考虑呢?”

52书库推荐浏览: 东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