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走了。”岩三应着声,笑呵呵地领着赵匡义往外走。
“那里面是热汤池子?”
“嗯,也是小崔教头弄的稀罕玩意儿,上面一排竹竿子,扎几个眼儿,一拧阀子就有热水淌下来,方便是方便,就是不如甜水巷里的浴室院泡得痛快。”
“你怎么三句里头有两句倒要带上那个什么小崔教头?”赵匡义出了军营才压低声音喝问道。
“我带上小崔教头怎么了?我又没说他坏话,”岩三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汴梁城都传遍啦,这个小崔教头啊是观音菩萨座下的善财童子转世,既会挣钱,又能送子,还会仿出一些神仙法宝来用,可厉害了!”
赵匡义将一肚子的脏话咽了下去,跟着岩三骑了骡子往岩三家走去。
两边的田地中,有的蜀黍已经快要收割,沉甸甸地穗儿看着就喜人得很;棉田里的棉花也快要到采摘的季节,一个个棉桃包在青青的荚子里,看着就喜人得紧。还有成片成片青青的苜蓿草,几匹军马在地上悠闲的啃着草儿,赵匡义和岩三骑骡经过的声音只引得它们稍稍抬一下头而已,连尾巴摇摆的幅度都没有更大一些。
穿过一片还没有彻底长成的桑林,一个小村落便显露在来人面前,整个村子静悄悄的,只村口的大槐树下坐了一个士卒打扮的人。
“这是……?”赵匡义迟疑道。
“啊,这是跟将军打南唐时伤了腿的王老哥,平时帮咱们看看门。”
赵匡义看着他们熟稔地寒暄了几句,才带着他进了村。
这是一个依汴河而建的小村子,村子只有一条主路,用水泥铺得平平整整,即使刚刚下过一场小雨,地上也没有半分的泥泞。
“这路是真不错,总算不用下雨天走一回路洗一回鞋了。”赵匡义笑着说。
“是啊,小崔教头弄出来这水泥的方子真挺好用的,”岩三边推开一道木门边说,“你瞧,我家院子里也打了水泥地坪,可干净了。”
岩三把他和赵匡义手里的包袱都放到了桌上,才不好意思地笑道:“我媳妇儿来得有半个时辰才回来,你随便坐坐,我把水挑满。”
赵匡义自然不会说出和岩三一起挑水的话来,他便四处打量这个房子。
很奇怪,这房子与两边的房子几乎可以说是一模一样,从大小到格局,从外观的颜色到门板的形状,几乎都是同一个模子套出来的。
正屋正好三明两暗的格局,正屋之外一头是灶间一头是库房,东厢里有条案、坐椅、和一个小巧的书架,西厢则是是妇人们养蚕剿丝织布的地方。
“你这里真……”赵匡义想说干净的,但的话还没说完,便看到岩三将一只大缸清洗干净放到一根竹管子下面,把阀门一掰,先是管子里一阵由低而高的轰响,之后一股清泉便从竹管子中流淌出来。
“这……”赵匡义惊讶地话都不会说了。
“这是咱们村儿独一份儿,小崔教头说,这个东西叫自来水,取水自己来的意思。”岩三自豪道,“可惜别的村儿地形不好,不好铺管子,用不上自来水了。”
“爹~我回来了!”门外传来一个少年清脆的声音。
“快进来,正好帮爹把水缸移走。”岩三笑道。
“就来!”少年应声推开院门,正看见岩三在接水。
“这是我儿子,你叫他岩十二就成,”岩三介绍道,“这是你赵叔,是咱们大将军的弟弟。”
“岩十二见过赵叔!”那少年两手在胸前一抱一推,仪态翩翩地行礼道。
“不必多礼,不必多礼!”赵匡义慈祥地笑着把少年托起来,称赞道,“芝兰玉树一样的好孩子,岩三你有福啦!”
“嗨,不过是跟秀才认得几个字,别当个睁眼瞎就是了。”岩三的话里透着一股喜气,表面却还嫌弃地说,“还好小崔教头见他还是个可造之材,平时里会让秀才们多提点他些。”
简单寒暄了几句,岩十二便背着自己的文具进了东厢,不过一小会儿就听到了琅琅地读书声。
“这会儿先让他念一阵子书,等会儿叫他出去打猎,给咱们添两个下酒菜。”
“又大手大脚的花钱?当心你婆娘再哭骂。”
“她且没那个闲功夫呢。”岩三豪爽地笑道,“她最近在崔教头的作坊里当个小头目呢,这一月的收入能让全家吃顿好的,不至于为这点子破事再数落我。”岩三自信道。
“女人到作坊里作工?”赵匡义用一种奇怪的语调说着疑问词。
“是啊,反正从里到外,连个蚊子都是母的,也没啥好担心的。”他顿了顿,又补了一句道,“小崔教头的作坊规矩很严的,比军营也不差什么。”
52书库推荐浏览: 夏夜鸣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