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奉贤见守宁与轩辕晦都默然不语,底气更足了几分,干脆扬声道:“我是德宗年间的进士,为国守边至今,想不到却有如此遭遇,这难道就是天子的用人之道,难道就是皇子的德行么?”
这几乎就是在直截了当地控诉了,周遭百姓窃窃私语,中间还有张奉贤带来的小吏齐声助阵。
轩辕晦目光寒了寒,忽而面南而跪,别说守宁、睚眦等人,就是张奉贤及周遭百姓都愣了愣。
赵诩正正衣冠,也掀开帘子出去,跪在轩辕晦右侧靠后的位置,哀声道:“殿下,你这是做什么啊!”边给守宁等人递眼色。
刹那间,宦官内侍、王府私兵、属臣文官,百余人黑压压跪了一地。
轩辕晦以袖拭面,“皇天后土、列祖列宗在上!小王受父皇之命就藩肃州,便星夜兼程,不敢有一日懈怠。小王自知不肖不贤不才,自领命以来,几近夜不能寐,唯求与诸位同僚勠力同心,勉力进取,令肃州大治、百姓安泰。可谁料,昨日终抵肃州,不仅肃州官吏无一人迎候,更在宵禁前便将城门紧闭,将朝廷敕封的肃王与长史、别驾各官吏拒之门外。今日,刺史竟托词有事,只命司马接驾,这位张司马,更言辞狂悖、藐视君父,父皇亲政已久,皇祖母早不问政事,他却向小王讨皇祖母简擢各地方官员的懿旨……”
言及此处,轩辕晦竟涕泣连连,“他这番言语,一是暗指中书省、门下省吏部眼中并无父皇,只惟太后之命是从,二来,世人谁人不知,皇祖母最为持躬淑慎,先前为社稷故才摄政二十余载,父皇亲政后,皇祖母便紧闭宫门,再不干政,张奉贤此语,乃是诋毁皇祖母清誉,说她恋栈弄权!其人何其狠毒,其心何其可诛!”
他梗咽难言,赵诩也跟着悲切道:“在陇州时殿下便险些遇袭,随行五十人尽数折损。后来到了甘州,殿下又身染恶疾,臣劝你养病,殿下却怕肃州各位臣工同侪等的心急,执意赶路。若是知晓这帮小人连肃王的肃州都不让进,殿下又何必糟践自己的玉体!”
轩辕晦应景地闷声巨咳,直咳得眼角带泪,满面胀红。
肃州虽地处边陲,可百姓对邓党的威名也是早有耳闻,如今见龙子凤孙这般惨态,也纷纷叹息不语。许是这刺史司马官声不佳,竟还有个别胆大的,对着张司马指指点点。
“你们……你们……”张奉贤一时间蒙了。
不知人群中谁说了句,“诶,王爷既然都跪下了,咱们站着是不是于理不合?”
于是知礼守礼的肃州百姓也跟着跪了一地,徒留张奉贤及其属臣依旧站着。
轩辕晦容颜惨淡地看他一眼,“看来,张司马不认本王,也是不认轩辕氏的天下啊……”
随即,他竟吐出一口血,硬生生向后栽倒过去。
“王爷!!!”赵诩撕心裂肺。
第18章
肃王就藩,没进得了城门也便算了,还被区区一个司马羞辱,乃至旧病复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后吐血昏厥。
这消息瞬间如野火一般,瞬间由陇右道燃遍了天下三百二十八州府、一千五百七十县。天子听闻,勃然大怒,严令吏部彻查此事,御史台亦有言官上书弹劾肃州刺史、司马不敬不忠之罪。尽管最终中书令柳俜将此事压下,但不论士林民间,都对这爹不疼娘不爱,祖母弹压舅舅欺侮的倒霉王爷同情之至。
“中书省最终怎么说?”轩辕晦斜靠在榻上,含糊不清道。
赵诩白了他一眼,“张嘴。”
轩辕晦无奈地张嘴,赵诩不甚轻柔地将药膏涂在他舌上,满意地听到他一声痛呼。
“咬舌这般下作的法子,也亏王爷想得出来。”
轩辕晦疼得泪眼朦胧,不知情者还以为赵诩欺负了他。
“朝中尚无消息,但刺史和司马另行指派,这几乎是一定的了。只是王爷,我在想,就算肃州的刺史与司马是咱们的人,于大事又有何裨益?”
轩辕晦把玩着手中父皇赐下的佛珠,沉吟不语。
当日轩辕晦晕厥过去之后,自是一阵兵荒马乱。张奉贤当即跪下请肃王移驾,可肃王妃却拥着肃王垂泪,说什么‘庶民尚知可杀不可辱,况王爷乎’,硬是不肯入城。周遭的百姓见肃王被区区一个司马欺凌到如此地步,纷纷愤慨起来,最终张奉贤无法,只好命人去请刺史。
当原本有重大要务的李刺史不过一盏茶功夫便出现在城门口时,纵使是七八岁的垂髫小童也知这肃王确实被怠慢了,一时间也再顾不得平日肃州官吏们积压的淫威,群情激愤地指责起来。
李刺史与张司马二人好说歹说,又是磕头赔罪,又是自扇耳光,最后那张奉贤拔剑出来以死相逼,赵诩才命人抬着已经憋笑快背过气去的轩辕晦入城。
52书库推荐浏览: 竹下寺中一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