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权臣为邻 作者:雾十【完结】(107)

阅读记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闻家这么前后折腾的死皇帝,国家依旧没有乱,与邵老国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神宗继位时,邵老国公也出来当了一段时间的宰执。然后在国家大乱时引咎辞职。
大启和其他朝代不一样,不怎么流行皇帝下罪己诏,往往是宰相背锅辞职。因为大启走的是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路子,皇帝管理公务过多,揽权太广,都会被御史上书含蓄的谴责一下。也就是说,真正管事的是宰相,所以出事后请辞的也是他。
如果宰相就是不主动辞职呢?也不用怕,因为大启还有独特的台谏制度,会有人“帮”宰相辞职。
这帮监督宰相的人,与让神宗和谢介头疼的是一批人:御史台和谏院。他们的官位职权十分特殊,就是靠着骂别人和骂皇帝来升官发财,所以,哪怕是实权的宰相也是该骂就骂,算是对权利过大的宰相的一种政治牵制。
不能细说,因为……
再细,谢介也不知道了呀。他对政治和官场真的是只知道一些皮毛,很皮毛。
蛮人入侵,占了京城,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和邵老国公没什么关系。但老爷子还是引咎辞职了,引得神宗愧疚不已。偶尔也有点小羡慕,怎么就不能让皇帝也引咎辞职呢?
为了弥补这份愧疚,神宗就提了邵老国公的长子,年纪足以做神宗爸爸的邵执中做了宰执。
邵宰执并没有应了那句“虎父无犬子”,反而读书读的很匠气,守成有余,魄力不足,唯一一点让神宗喜欢的地方就是他是邵老国公的儿子,以及他是个不那么偏激的主战派,不赞同偏居一隅的主和想法。但很多时候,邵宰执在政务的处理上,还是需要他爹在背后支招。与其说邵系一派听命于他,不如说大家还是听命于邵老国公。
这一回反对泰山封禅到底是邵宰执的意见,还是邵老国公的,谁也不知道。
邵宰执的拘泥于礼天下皆知,他是真的敢耿直的对神帝直言,你有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去泰山封禅,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吗?连太祖太宗那样让海河清宴的英主都没动过心思泰山封禅,你神宗到底是打哪里来的勇气?
反正就是不会不同意,打死不会同意!
这也是苏皇后让神宗贿赂孙副相,而不是邵宰相的原因。邵宰执刚正不阿,根本不会吃你贿赂的那一套,说不定还要写书骂你,闹的天下皆知。
邵宰执的优点是守规矩,缺点也是守规矩。
相比来说,邵宰执的爹邵老公国就要圆滑的多,哪怕他也不赞同神宗封禅,他肯定会选择更加怀柔的手段,不会在朝堂上和神宗硬碰硬,说那样直接到找死的话。这也让不少人都怀疑这次是邵宰执的自作主张。
支持泰山封禅这边的人以孙参政为代表,有想要讨好神宗的,自然也有真的被孙参政忽悠的。他们表示,官家怎么就没有功绩啦?就拿最近南京城的来说,不就是官家的功绩吗?
城是镇国大长公主守下来的没错,但那也是在官家的英明领导下啊。
当初朝上有多少人都在暗暗害怕大长公主的负隅顽抗会遭到蛮人更厉害的报复和反扑?不相信她能赢的人有多少?还不是官家力排众议,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始终相信着自家女兄?
结果怎么样?大长公主赢了!
而且,泰山封禅的重点也不是和老天吹嘘皇帝做了多少大事,而是证明皇帝的正统性,安定民心,让四海臣服。这不正是如今风雨飘摇的大启所需要的吗?
最重要的是……
其实大家对于神宗要去泰山封禅的真正目的,自以为是心知肚明的,他想要确立小皇子的正统。
小皇子至今还只是皇子,并不是皇储。他们若想要文帝的孩子继位,那必然是要赞成神宗的这个举动的,不是吗?人的心是会变的,虽然神宗如今看上去很抗拒这个九五至尊的位置,但谁又能保障神宗在尝到了权利的滋味之后是否还会放手呢?他们肯定要趁着神宗还未有其他想法的时候,把这个事情给砸实了啊。
这样也好早早的建立皇储未来的班底。
最后这个理由没有办法拿到明面上来说,大家只能急在心里。
反倒是神宗没什么羞耻心,看朝堂的局面过于僵持,直接就从聂太后手中抱过了小皇子念儿,然后又转交到谢介手上,示意谢介把孩子抱到邵宰执眼前。
神宗指着念儿,质问邵宰执:“若我不去泰山封禅,你让这稚儿如何自处?你看着他的眼睛说!你对得起他爹昔日对你的看重吗?!”
邵宰执在文帝在位时还不是宰执,却已是礼部尚书,后面还有各种加官,深得文帝器重,要不然也轮不到他来当科举的主考官。文帝明显是在给他培养门生,意思已经很明确了,若不出后面的事,那邵宰执也肯定早晚会成为宰执,更加名正言顺的、不是靠老父亲推荐的宰执。

52书库推荐浏览: 雾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