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侧过脸来,神情冷漠,眼神平静无波,声线是他天生惯有的温柔,但说的话却格外残酷:“没有燕于歌,你什么都不是。”
女子满带希冀的神情僵硬在脸上,缓缓地道:“妾身知道了。”果然,还是她痴心妄想了啊。
出了皇帝寝宫之后,皇后便也病重了,而因为皇后缠绵病榻,燕秦实在是不放心她照顾小皇子,小太子便被皇帝带在身侧,亲自抚养。
皇帝是男人,没有女儿家的细腻,说是亲自抚养,也只是时常看着,哄孩子奶孩子都是有经验丰富的奶嬷嬷伺候。
但为了小皇子的安危着想,燕秦便是批阅奏折的时候,也是看着皇子的,夜里睡觉的时候,小孩的摇篮也是放在他的龙床边上。
要知道这个时候小太子才不到一岁,小儿夜里啼哭甚是磨人,便是这样,皇帝还是忍受了下来,足见他对这个孩子的重视。
燕家皇室子嗣单薄,但偏生对血脉亲情又并不是特别重视,在当今圣上还不是太子的时候,就颇被先皇漠视。
如今天子对小太子如此厚爱,倒是和他的生父祖父大不相同。
皇后病重 ,摄政王又死在外头,虽然皇帝封了燕于歌作一字并肩王,可是死了的一字并肩王又有什么用呢。
朝臣建议皇帝充盈后宫,都被燕秦以战事未结束的理由给拒了。
大燕和晋国的军情在摄政王病危的消息传来后,便没了后闻。本来这军情就是隔一段时日才能传来一次,燕秦虽然不死心,但也不能从燕都飞到千里之外的战场上去。
更何况现在小皇子年幼,他便是想御驾亲征,也有多方顾虑。
更何况,根据先前的几次军情,晋军其实已经被打出了燕都,节节败退,便是摄政王死了,也再无反扑的可能。
更何况那军情所言,将士因为失去了摄政王,反而更加疯狂,要为自己的主帅报仇。
燕家军的训练方式同晋军不一样,后者是以主帅为主心骨,一旦失去了主心骨,便是群龙无首,乱作一团。而摄政王训练军队,从来讲究的是凝聚力,是士气,更何况他倒下去,还有他的燕都十二卫。
此次战役,赢的定然是大燕,损失最大的,也不过是一个燕于歌。
一直到一个半月后,燕秦终于再一次的听到了有关摄政王的消息,摄政王带出去的军队,终于击溃了敌人,班师回京了。
燕军班师回朝的前一日,正好是小皇子满周岁的这一天。
一向十分重视太子的燕秦却硬生生把周岁宴推迟了一天,他心里想着,小太子名义上的母亲不在,那这个周岁宴办的也没什么意思。
除了常笑外,没有人能猜到皇帝在等燕于歌。
燕军回城的这一日,燕秦穿上了作为天子最为隆重的冕服,天不亮,便从床上起来,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站在高高的城墙上,亲自迎接这支保家卫国的军队。
旭日东升的时候,站在高墙上的燕秦远远瞧见了那一支庞大的军队。他没有瞧见自日思夜想,纠缠了三世的燕于歌,只看到了无数身披麻衣的将士,还有在风中飘扬的,写着大大“奠”字的白幡。
什么人能够让三军将士都穿成这样,看着那具棺椁,天子的眼前一黑,脚底发软,差点就要昏过去。
站在皇帝身后的常笑察觉到了天子的不对劲,在后扶了一把,焦心地疾呼:“陛下。”
燕秦的手扶住了城墙,靠着粗粝的砖石摩擦手掌的刺痛感让自己清醒。
可能是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燕秦到底还是没有当着三军将士的面晕过去,站稳后,高声喝到:“开城门,迎我大燕将士!”
朱红色的城门缓缓打开,燕秦要走下城墙迎接,但他的脚步却像是踩在软绵绵的云朵上,深一脚浅一脚,轻飘飘地,让身后的常笑看得胆战心惊:“陛下,老奴搀着您吧?”
燕秦拒绝了他:“孤自己走。”
他要自己一个人,去迎接摄政王的棺椁。
虽然脚步飘浮,皇帝还是顺顺利利地走到了城墙下。
燕军的队伍已经入了城,他走到为首的棺椁前,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他的耳边响起:“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燕秦抬起头来,便看到一张熟悉的脸。
对方没有穿出征前自己亲自为穿上的那身铠甲,而是和其他将士一样,穿着十分朴素的麻衣,而且因为他站在高抬的棺椁后,被棺木挡住了脸,所以燕秦一眼看下来的时候,没有能够看到青年的声音。
征战一载,摄政王比以前黑了些,脸也糙了些。
燕秦不知怎地,想起一个月前,信使带来的摄政王信物,和身死的消息。看了看燕于歌,又看了看摆在棺椁上的,他曾亲手给对方穿上的那身铠甲,没再看燕于歌,只说了两个字:“回宫。”
52书库推荐浏览: 长乐思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