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帝是先帝和李祈裕的父亲,祺王、靖王也是宣帝的儿子,那老宫人感念旧主大恩,不愿宣帝后裔死在宫中,倒也合情合理。
毕竟这种年纪长的宫人,到了年岁就可以自请离宫,完全没必要牵扯进这等皇权更替的事情。
“那他有交代自己是如何将两位王世子送出去的,又是如何与祺王、靖王的人联系上的么?”
李祈裕回答:“没有,他和几个涉事的宫人,都自尽了。”
这种送反王儿子出宫事情,是株连九族、犯上作乱的大罪,自尽恐怕是最舒服的一种方式。
人就这样死了,具体的情况无从问起,其它的线索自然也随着他们的死亡而中断了,当时京中局势混乱,要想再找到他们如何出京城的线索,那就有些难了。
“既然已经查到了王世子是如何出得宫,那太后就可以放些心了。”
事实上,太后一直对王世子从自己眼皮子底下逃走一事感到十分不快,因此彻查此事,毫不留情。
“太后最近还有跟你提及几个小皇子的事情?”
乌兰图雅有些无奈地回答道:“有,之前还只是暗示,如今已经开始明着提及。”
九皇子奉命前去南崇之后,几个被二皇子李景循软禁的小皇子,因其母都被送至皇家寺庙修行、为先帝祈福,是以全都回到了太后身边。
十二皇子年龄稍长,已经近十八岁,但最小的老十五却只有八岁,离能独当一面、镇守边境还远得很。
不过陛下现在只有两个儿子,除了南崇有先帝的九皇子,而东面有惠王父子,近几十年可能无碍之外,其余两境都需要成年皇族前去镇守。
十二皇子要么去西域,要么去北境换回陛下的皇长子,但两个小的,却说不准。
一般来说,皇子成年才会建府,但陛下是十二他们的叔叔,非亲子的皇子留在宫中,就不太合适了。
太后失去了先帝和几个成年的皇孙,对十二他们尤其怜惜,于是希望他们不要太早离宫建府。
乌兰图雅没跟李祈裕说的是,许氏如今在太后面前十分“乖顺”,深得太后欢心,那些“明着说出来的话”,若没有许氏,还没这么容易说出口来。
“今日我随你去看看太后。”
第161章 反复
慈安宫里, 陛下和皇后相携离去之后, 刚刚目睹了一切的许氏也不敢再多做停留,立刻告退, 生怕太后的怒火最后落在了她这个小小旁观者身上。
宫人战战兢兢看着面色严肃的太后,大气不敢出一身来——太后此刻恐怕已经濒临发怒的边缘,可不能轻易去碰触。
只有她身边的老嬷嬷, 过了一会儿,给她端上了茶,言道:“太后,先喝口茶, 顺顺气。”
众人原本以为那茶杯就要“阵亡”, 谁知道太后竟然没有拂袖将它打翻, 而是真的接了过去, 喝上了几口。
——还是嬷嬷有办法……若是前段日子嬷嬷没有因病而离宫休养,太后这边有人安抚宽慰,恐怕就不会在后宫“大开杀戒”了。
乐嬷嬷是太后身边的老人,自太后嫁与当时还刚建府的先帝时就到了她身边, 虽然并非陪嫁,但却一直留在最后,是太后最为倚重的人。
见太后接了自己的茶,乐嬷嬷轻声道:“几位殿下应当要回来啦,今天有骑射,太后之前让炖的甜汤,是按照惯例午饭之前喝一盅, 还是等殿下们休息好了,用过午膳之后再一起喝?”
过了许久,太后才开口回答:“先垫垫。”她自己是气饱了,但几个孩子却累了一天。
“是,太后。”乐嬷嬷闻言,立刻唤了一个小宫女过来去传话,她自己则站在太后身边,等她跟自己“倾诉”。
果然,过了没多久,太后就道:“阿乐,你说,陛下是不是还在怪当初哀家非要接景承和景熙进京?”
乐嬷嬷也不像其他人那般一上来就说假话,她直言道:“陛下的心思,岂是奴婢这样的人能猜得出来的……但若换做奴婢自己,确实觉得有些不舒服,但既然是太后的命令,就算奴婢心里不舒服,还是会做的,时间久了,多想想太后对奴婢的好,也就不再在意了。”
太后猛然听到这熟悉的真话,一时之间有些恍惚,隔了好久才道:“刚刚陛下说,来年春闱之后就会给十二他们建府,恐怕就算哀家亲口求他,陛下也不会改变心意的吧。”
这样明知故问的事情,若是旁的宫人就含糊过去了,但乐嬷嬷却道:“殿下们早些离宫建府,未必不是好事。”
“总待在宫里,看着现在的景熙殿下,将来说不定还要看到景承殿下和其他更多的堂兄……难免触景生情。”
52书库推荐浏览: 朝朝暮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