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穿戴完毕,他才想起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没有做。
他拎起水壶,来到窗外,一边为他的小桃树浇水,一边在心中想着几个时辰后的典仪流程。
在浇水完毕后,他未加细察,转身欲走,心中仍惦念着典仪之上该说些什么。
突然,他觉得衣带被什么东西自身后勾了一下。
感受到那小心翼翼的拉扯,曲驰不经任何思考,唇角便勾起了浅淡笑意:“陶……”
话音戛然而止。
他身后空无一人,牵绊住他衣带的是桃树低处新生出的一条小细枝,形状活像是一只过分纤细的手指。
曲驰从刚才起便一直在思考典仪之事,如今定睛看去,才发现小小桃树之上,绿意已经咕嘟嘟从枝头冒出来,枝头开出了粉白色的细花儿。
比起已经开遍群山的桃花来说,这小小的一两朵花看上去无比孤独弱小,像极了陶闲本人。
陶闲便是这样的,从不敢碰曲驰的手。若有事叫他,不是小声地叫着“曲师兄”,便是动手勾住他的衣带或袖口,小心翼翼地摇着,生怕冒犯了他。
……他开花了。
曲驰怔怔地想:他开花了,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
他返过身来,伸手捧住了那红意绽放的细枝,拈花相望,那花也努力地偎依在曲驰掌心里,不知是风动,花动,还是心动。
少顷,一滴眼泪自曲驰眼中滚出,一滴,又一滴。
望着这朵脆弱得不堪一击的小花,他想到了陶闲,想到了十三年前的漫山桃花,想到了四门弟子的鲜血,想到了在蛮荒黄沙中埋葬的故友。
向来把自己当做一座山的,沉默、可靠、温柔、包容的曲驰,在一朵孱弱的小花前,落下了从未在人前落下的眼泪。
半刻后,林好信的身影在殿外出现。
他对着曲驰立于花树下的背影施以一礼:“师兄,是时候动身启程了。”
曲驰背对着他,并未转身。
林好信有些奇怪:“……师兄?”
曲驰仍是背对着他,但声音已恢复了往日的稳重:“……就来。”
他转过身来,放下水壶,自窗侧取下玉柄拂尘,麈尾一摆,搭于臂上:“走吧。”
除了眼角微红外,曲驰面上已再无任何伤感之象,似是温和,又似是无情。
典仪是在正午时分开始的,与会的清凉谷弟子,包括立于高台之上的周北南,额心都燃着一枚紫气蒸腾的刻印,以确保他们在日光下仍能行动。
风陵山青竹殿前,四门各弟子分立四处,形制森严。
周望卸去双刀,身着一袭青衣,立于清凉谷队伍之前;孟重光换上了风陵弟子的服饰,元如昼则披一身漆黑斗篷,分别立于风陵山队伍的一头一尾。
徐行之、周北南、曲驰、陆御九四人身处高台之上,曲驰主持,宣布新四门落成,各分四部,一切规矩均依以往,不加太多更改。
一切看似没有改变,但所有人心中都难免响起一声叹息。
……十四年了。
羲和驾着金车,已走过了整整十四年光阴。
好在四门终于再次聚首,好在少年未老,精魂犹在。
典仪眼见行至末尾,曲驰扬声道:“请风陵山新任山主徐行之为新四门题字。”
题字之举,本该由年岁地位更高的曲驰执行,然而徐行之身怀神器世界书一事天下尽知,由他动手题字,比起旁人代笔,更有着一番寓意。
徐行之闻言,迈步出列,右袖轻轻一抖,露出了一截皓腕,原先套连在断肢上的木手竟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只骨肉鲜活、灵动自如的右手,腕上系了一条缥色的轻带,掩住了连接处的伤疤。
底下有别门弟子轻声惊呼起来,然而与徐行之熟识的人均露出了会心的浅笑。
为了给徐行之接回这只手,孟重光可谓是煞费苦心。手回来后,虽是不能再舞剑持刀,但提笔写字是绝无问题的。
徐行之自腰间取出“闲笔”来,而身处台下的孟重光心领神会,将手中所执的一卷雪绫高高甩出,抛挂至一挑青玉竿上。
雪绫凌空翻落滚下时,徐行之踏风而起,“闲笔”化为饱蘸青墨的毛笔,在绫缎上留下一串潇洒隽然的草书。
徐行之翻腕收笔,反手将笔横咬入口中,重新落于高台之上时,发带御风,翩然若神。
孟重光近乎痴迷地看着徐行之的一切动作。
而在徐行之身侧,那旗帜似的绫缎被风掠起。
世界书,载历史,记往事,其功用等同于一本史书。
史书往往是由工笔写就,但徐行之偏偏最爱草书,于是在笔走龙蛇之下,流出八个墨汁淋漓的大字:
“来日方长,与世无疆。”
作者有话要说: 八字题词,化用于梁老的《少年中国说》。
52书库推荐浏览: 骑鲸南去
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