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 作者:【完结】(359)

阅读记录

王导将他大略估算的数字说了出来:“师弟(卫玠)当年派人出去的时候,准备了多少东西,我是大概知道的,其中有一部分瓷器还是我帮他联系的卖家。那些东西绝对不够换来如今卫家不避人就送出去的金子。那么,卫家的金子是哪里来的呢?”
“哪里来的?”王澄还是没有反应过来。
王敦无奈的看了眼从兄,心想着,家里都说他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是明明王澄比他更简单,这货就没有脑子,脖颈上的东西只是为了显得个子高一点而已:“自丝绸之路开辟后,我们就知道了海外有不同的国家,国力也很强大的,但大部分还是生活落后,不通教化。但是他们对我们的瓷器、丝绸和茶叶很感兴趣,能换来可以说是暴利的金银。大批的金银哪里来?金银矿。而那些人看起来还很好对付。”
简单来说六个字,人傻,钱多,速来。
王澄终于懂了:“卫家的家仆找到了海外的一个金矿?”
“肯定不止一个。”王衍鄙视的看了眼自己的蠢弟弟,“恐怕已经大到卫家怕吞不下,需要找盟友和国家出面的地步。”
琅琊王家的这一群天不怕地不怕的大老爷们,同时吸了一口凉气,在心里想象着这到底得有多少钱。
“怪不得陛下要设立皇商。”
不管是皇室还是世家,目前来说,肯定是都不愿意亲自出面去做这些的,他们需要一个代言人,皇商就是皇室选出来的代言人。
“可信吗?”
皇商是否可信,卫家是否可信,黄金是否遍地都是,这都是需要搞清楚的问题。其实仔细想想,卫老爷子再怎么样,也是不可能拿这种事情骗人的,他不至于犯“惹众怒”这种低级错误。
但世家基本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他们不可能因为这么一个说法就相信了,他们需要更直接的证明。
说实话,更加小人度腹些的还会阴暗的想,若真有这么多金银,卫家会主动暴露出来,与他人分享?这能给卫家带来什么好处?
就在众人将信将疑的当口,历史送上了一波小小的助攻。
夏五月,荆、扬二州发大水。匈奴郝散之弟度元,率领冯翊、北地一带的马兰羌及卢水胡人反叛,攻北地,北地太守战死。刚刚上任仅不到一个月的冯翊太守欧阳建,与度元交战,欧阳建大败。

与此同时,彗星现于东方。益州刺史赵貵与略阳流人李庠,杀害成都内史耿胜、犍为太守李密、汶山太守霍固、西夷校尉陈总,占据成都反叛。震惊全国。
发生在一南一北两处不同地方、但时间上差不多的叛乱,遥相呼应,让朝廷一时间有点招架不住。
欧阳建与卫璪同时快马加鞭送回了求救信。
欧阳建是石崇的外甥,一直在和裴頠两个人搞唯物辩证法。去年冬天的时候,匈奴人郝散造反,冯翊都尉三下五除二的镇压了这次造反。冯翊太守和都尉有功,升了官职。冯翊太守的位置就空了出来,石崇想让自家外甥能更加上进,就想办法给欧阳建要到了这个太守之位。欧阳建却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三推四阻,就是不想去赴任,但最终还是拗不过家里的大腿,在今年四月无奈启程去了冯翊,五月底……冯翊就再一次乱了,郝散的弟弟扬言要给自家兄长报仇。
欧阳太守欲哭无泪,给卫玠的来信里还不忘吐槽:“我就说吧,我有不好的预感QAQ救命啊,三郎。”
而卫家二郎卫璪,他当年选择的是去成都旁边的郡县当郡守,千呼万盼的等来了造反,以为终于轮到他大显神威,他和卫熠、石勒的组合也确实在初期牛逼了一把,让朝廷这边总觉得这种小叛乱分分钟就能搞定。哪成想,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打成了持久战。
如今缺粮缺钱,只能灰溜溜写信求救。
两处都在打仗,更不用说还有那些不安生的藩王,和不服输的其他胡人邻居,大臣们简直焦头烂额。国库空虚,根本不够支援两地长线作战。
“怎么办?”所有人都在等着陛下做出取舍。
是先保成都,还是保冯翊。
晋惠帝一脸不解:“为什么要二选一?”
朝臣很是无奈,因为没钱啊,皇上,您忘啦咱们冬天才打过仗,后来又赈灾免税,地主家如今也没有余粮了。有人,没钱,打个毛啊,用尸体往上堆吗?打仗是很耗钱的事情,朝廷不是彻底没有钱了,只是不够两地分的。
晋惠帝更不解了:“谁说朕没钱的?”
“啊?”
提前猜到金矿的众世家心想着,卧槽,卫家不会真的搞出金矿了吧?然后还全都上交给了国家?这觉悟也太高了吧?

52书库推荐浏览: 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