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甚好,敢问刘大人,是谁给了刘大人权力,紧闭鲁阳城门,拒不纳流民?”
果然,果然,刘策心里大惊,没想到洛青阳两人真真是出城探查流民之事了,枉他心里还存着一丝侥幸。
洛青阳见他不答,也不着急,只慢慢的陈述今日的遭遇,“刘大人不知,这鲁阳城门实在难进很,下午若是没有大人亲自前来接我二人,恐怕我和将军都要被当成流民给拦在城门之外了。”
听到这里的刘策那里还坐得住,赶紧起身想要解释,只是他这解释却是企图掩饰罪责,
“恕下官愚昧,不知监军大人这话里究竟何意,我鲁阳城门时刻皆为流民开放,鲁阳城里也安顿了不少落难的百姓,大人这般说法,只怕是听信了某些小人的谗言,还望大人明察。”
“明察?”洛青阳好脾气的点点头,嘴角依旧含着笑意,身边的霍启此刻却端起酒杯,饮起酒来。
“明察,自然得明察,不纳流民之事,本只是昨夜我同将军的猜测罢了,所以为了验明真相,今日我和霍将军亲自出了城,去了趟梅花岭。”
第76章
接下来的话,不用洛青阳挑明,刘策也知道内容。
自红巾肆虐,战乱东来,他刘策想得做得最多的,不是怎么进行有效的抵抗,而是如何阻止大量的难民涌入城中。
他也的确做到了,不仅是他,周围的许多州县都做到了,拒门不纳,严格进出,流民们进不了城,只能大批大批的涌向寇贼蜂聚的梅花岭。
洛青阳见他不答话,又道,
“刘大人若认为口说无凭,不妨带上在座的乡绅,同我一同前往城外的梅花岭探探究竟,刘大人意下如何?”
听他要带人去梅花岭查看,刘策吓得连连后退,也不再隐瞒,只作揖请罪到,
“监军大人恕罪,下官,下官这般做也是出于无奈。”
“出于无奈?”许久不曾言语的霍启终于开口,他站立起身,走到刘策面前,刘策不敢抬头看他,只能将身体压得更低,
“霍将军。”
霍启却轻轻的将他搀扶起身,刘策受宠若惊,忙要推辞,一旁的洛青阳也不解为何霍启会有此动作。
霍启将刘策引到座位坐下后,自己也跟着坐在旁边,底下一众士绅因为洛青阳连番问责而有些害怕,他们不明白,为何原本的接风宴此刻却有了鸿门宴的意味,霍启示意他们稍安勿躁。安抚好众人之后,他才淡淡地对身边的刘策说道,
“若是霍某没有记错,十二年前,我同刘大人在雍京有过一面之缘。”
他的话刚说完,刘策已惊得瞳孔微缩,好似非常吃惊,片刻后又恢复了往常的平静,只这平静之中似还带着些缅怀味道,
“将军好记性,没想到十二年过去了,竟然还记得下官。”
“十二年前,刘大人因惩办苏州豪富贾复之子贾昌贵,而被诬告押解进京,苏州百姓联名上书,为刘大人伸冤,皇上查明实情后,不仅免了刘大人的责罚,反而对大人进行了嘉奖。霍某虽只与刘大人有一面之缘,可刘大人这样的清官,霍某不敢忘。”
短短一段话,竟道出了众人根本不知的一段往事,底下乡绅们都是见多识广之人,他们虽不知道刘策就是当年负责贾昌贵案的官员,但对于这个案子他们都是了解的,这会儿知道了刘策竟是那时名噪雍京的‘刘大青天’都不免小声议论起来。
刘策听霍启说起自己曾经的风光过往,心里并没有多高兴,反而让他一张老脸憋得通红。
是啊,谁能想到十几年前为民请命不畏权势的清官,现在却能做出将流民拒之城外这样的事情来呢?
“都,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将军莫要再提,实在,实在是羞煞下官。”
洛青阳也没想到自己一心认定‘罪大恶极’的官吏,多年之前竟是百姓口口相赞的清官,本欲脱口而出的质问现下只能全部咽回, 只愣愣望向霍启,他虽不知为何霍启会突然说起十二年前的事,但知道霍启一定有他的理由。
霍启却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转身对着众人说他今日出城劳累,想要早些歇息,军中又有事务缠身,不能在酒宴上多耽搁时间。众人听了这番话,知道他是有话想要单独同刘策说,也都心领神会的告了辞,唯留下霍启洛青阳和刘策三人在厅中。
等堂中所有人皆下去后,霍启才继续刚才的话,
“刘大人说闭守城门一事出于无奈,既是无奈之举,想必背后一定有不能对众人言的秘密,所以我冒昧让其他人回避,不知现下刘大人能够讲出心中的‘无奈’之因?”
虽已经是骑虎难下,可刘策依旧在犹豫,厅堂里原本明亮的灯火,此刻却像是变成了实质一样,硬生生的向他压来,几乎叫刘策不能呼吸。
52书库推荐浏览: 君子坐怀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