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千金易得,一将难求”,胤礽需要的这位“将”,还得是非同一般的“将”,不但要有实力有本事,还得完全明白他的理念,这在这个时代,简直是不可能找到的。他固然可以亲自设计练兵的流程,可是培养一群杀人机器容易,更加重要的是对这些人的精神和这支军队灵魂的塑造,不谦虚地说,他觉得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才可能得到想要的模样。
但练兵是不可能窝在宫里的,肯定得在专门的大营,想也知道老康允许他完全参加进去的可能性有多大。胤礽苦恼。
但是该干的事情还得干,老康把人马拨给他的第一天,他就开始统计这三千人的情况,观察这些人,筛选人员了。特种部队不需要很多的人,只需要精英中的精英,可惜可供他选择的人员范围不大。在目前这种还没有给老康看到效果,交付所有权的情况下,他要敢提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场海选,就算老康再怎么对他信任,朝廷上的大臣们也该心存疑虑了。
胤礽筛选人员的标准是身体条件、特长、还有识字。这在他看来是最低标准了,他都没有要求研究生硕士博士双学位什么,但就认字这条件符合的人都没几个,让他深感道路之长远。
冉默、达春、沈廷文都知道他要训练一支新军的打算,也很感兴趣——凡是男人对这个似乎就没有不感兴趣的,但都有些不理解他对识字这一条的要求,这年代识字的都属于社会上的“精英分子”了,谁会回来当兵。
可是这一条标准是不能降的,知识就是力量啊!
于是老康划给胤礽作为直属力量的这一营骁骑将士们就领到了太子殿下布置的给他们第一个任务:统统学写字。
当然胤礽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写自己的名字,认识几百个常用汉字就可以,他不指望这些人去考秀才。可即便如此这对那些当兵的大老粗们也觉得够为难了,简直是天方夜谭——当兵的还用识什么字,当兵的都识字了还要那些秀才先生们干什么?
冉默对胤礽此举动虽不了解,却尽量帮助他达成,沈廷文饶有兴致,想看这一点到底有什么用,达春就是彻底不明白了。他对这些骁骑将士们充满了同情,他自己就最讨厌读书,只是在胤礽的威慑力下功课才算勉强过的去罢了,他是太子伴读,不得不忍受这项世间最没意思的事,没想到这些只是在太子门下当当兵的也逃脱不了这个。
他对胤礽表达了下这个想法,胤礽面无表情罚他抄了十遍他最讨厌的四书。
组建一支全新的军队首先就是要选拔。老康拨给胤礽的这一营骁骑是三千人,胤礽的打算是先十中选一,选出三百的精英进行操练,再从这三百中优中选优抽出三十人,特种部队只要精英中的精魂。
其次是军纪、操练、赏罚和粮饷。
军纪这一点,胤礽打算克隆一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中心思想,红军叔叔在军纪这方面真是做的无懈可击。
操练,这需要专业人士配合设计,胤礽的马上功夫号称娴熟强劲,但他这一趟历险几番生死相搏下来,心里很清楚这自己那几下身手还是太花架子了,只能对付对付普通人锻炼锻炼身体罢了,真正杀人搏命的技术,还得专们训练。
赏罚,《袁世凯传》中关于这一点有一句话让胤礽实在印象深刻:“将领一手持刀,一手拿钱,凡是服从就有荣华富贵,要不听话,张手就是一刀!”这句话虽然血腥暴力粗鄙,可是真的深深抓住了人性的两个弱点,贪婪和恐惧,赏与罚分明。袁世凯就是靠着这个在清末军阀林立的乱世中稳稳站住了脚跟,这绝对是在血与火中得出来的真理,一支军队最原始的向心凝聚力。为了做到赏罚分明这四个字,胤礽制定了精细的奖与惩制度,奖,就要人荣耀实在,人人钦羡,惩就要人惭愧后悔,再不敢犯。
还有粮饷,胤礽不打算让挑出来的精英和别的骁骑领一样的粮饷,有多大的能力,有多大的付出就可以得到多大的报酬,普通的骁骑,就是普通的骁骑的待遇,选拨出来的精英,就是精英的待遇报酬,精英中的精英,更是让普通军官都羡慕眼红。不止是待遇,只要他们有了能力功绩,胤礽还打算为他们挣得相配的荣誉和前途,让所有人一听说他们都要钦羡仰视,甚至嫉妒。只有这样,才会让人人都争着想加入这支队伍,激起竞争力,才能让这支队伍更强大和有生命力。
养这支军队花钱肯定要空前的多,这是胤礽凭空设想的,他不好意思厚着脸皮让国库出,恰好这趟蒙古王公们孝敬他的着实不少,养这几千人足够了,反正他是从来不需要花钱的,打算就用这个。老康得知,失笑说他:“你不用这么省钱,就算你不想动国库的,朕不是还让你管着内库吗,从那里取。因为咱父子小气,京里的王公大臣们也都跟着缩手缩脚的,这点钱你就留下作私房吧。”
52书库推荐浏览: 伊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