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皇子读书的是从八旗的权贵人家选出来的子弟,每个皇子有八个伴读,每天两个人轮值,主要伺候皇子和老师们的饮食笔墨。胤礽今天当班的两个伴读一个叫冉默,是一个有名的大儒之子,一个叫格尔芬,是胤礽母舅索额图之子。伴读们年纪都和胤礽差不多大,和胤礽学一样的功课,胤礽若是功课落后或没完成了,这些伴读就要代替胤礽受到惩罚,幸好原太子也聪明又要强,这些情况还没有出现过。胤礽很喜欢冉默,这小娃娃小小年纪就秀美沉静,写的一手好字,教尚书房胡子花白的老先生们都夸赞不止,明显比格尔芬那个楞头小子要聪明有灵气,路瑶前世就最喜欢这种灵秀型的小正太了。
坐下早读,先复习昨日学习的满文、蒙文,然后是汉文,胤礽觉得他至少读了两个小时,脑子发木,嗓子都快冒烟了,一群老师才进来,向他行臣子礼,然后在书房的东侧侍立。每当这个时候胤礽就特别不自在,他一个人坐着,一群有年纪的老先生站一边,还一站就是一整天,待会过来听他背书教他读书时还要跪着,简直叫他如坐针毡。但他也不敢猛然改变什么,说什么话,因为专管记录太子言行的起居注官就站在书房西边,他的所有言语行动都有好几只眼盯着等着记,行为忽然太反常,一定会引起许多人的疑心。
好容易背完书,也就是遵照康超人的规定背够120遍,像往常原太子一样让老师靠近书案前,将书给老师,背给老师听。老师就是捧着书跪着听的,听完若一字不错,用朱笔划住,才会再教下一段,然后双手捧着还了书,退回原来的地方站立。每当这个时候胤礽的精神就会特别集中,因为他背错了或背的慢、学的慢可怜的师傅就得多跪一会,让胤礽十分有罪恶感。好在他记忆力很强悍,基本上无论什么听一遍大概都能记住,不会连累可怜的先生。
学完新功课然后是习字,练习书法,每个字一百遍,胤礽觉得,每个字写完,本来他认识的都有些不认识了。练完字正是老康下了早朝,去给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请过安,过来检查他的学习状况的时候。老康同学一般是这样检查胤礽学习的:让他背一遍昨天学的功课,还有老师的讲解,要一字不错,然后再背今天的功课和老师讲过的讲解,有时还亲自再给他讲一遍,再让他复述,晚上又来检查时还会再让他讲一遍,也就是说,每一天的功课,单只在康熙跟前,他就要至少背四遍,在现代时路瑶的爸爸妈妈都是教师,都没有这样抓过她的学习!
而且胤礽还决不能松懈,康熙最厌懒惰不知上进的人,胤礽没有母亲,唯一可以依恃的就只要康熙,如果失去圣宠,他这个令人虎视眈眈的太子身份立马就是悬在头上的利剑!为了小命儿,路瑶只能拿出平生所有的耐性与勤奋学习学习再学习,一切等在这里站稳脚步再说。
老康同学来后果然先问了老师们胤礽今天的学习进度,又让胤礽背昨天的功课,然后是今天的,听完老师的讲解觉得意犹未尽,自己又讲了自己的理解,然后让胤礽复述,胤礽复述一遍,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他才算满意,检查了胤礽的大字,亲自用朱笔认真批改,然后才去检查别的儿子的学习,检查完又嘱咐老师们一遍不可放松太子的学习,才施施然离去。
老康离开后胤礽接着写作文,这个是所有功课最让他感觉轻松的了,好歹不用像复读机一样机械的一遍又一遍的重复重复再重复,而且是重复他看一遍就会的。作文并不难,再怎么说胤礽还只有九岁,他拖着慢慢写,边写边歇脑子。写到中午12点,侍卫送来午餐——按满人的习惯,这已经是晚餐——送到书房下屋,胤礽命老师们一起吃饭,几个老师又上前跪谢,众人便一起吃饭。说是一起吃饭,但当然是分开的,胤礽坐一边,老师们坐另一边,侍读们又有自己的位置。
胤礽今天的午餐里有老康同学特赐的一道清蒸细鳞鱼,送菜来的太监说是老康尝了觉得好,所以特意赏给皇太子吃的,胤礽只能谢恩。说起来路瑶穿过来后最不习惯的地方就是吃饭了,老康啊太皇太后啊都有个毛病,吃着吃着饭会将自己吃的某道菜赏某人吃,以示恩宠。路瑶不能理解把沾了自己口水的菜给别人是什么恩宠,虽说那菜最多不过动过两三筷子,但毕竟是动过了。不幸的是他因为很受宠爱,常常得承受这种恩宠。幸而皇帝太子吃饭也有规矩,不能挑拣,每道菜最多也只能吃三筷子,以防下毒,将就将就也忍了。几筷子吃过,一桌子菜都只是略动了动,这样撤下去太浪费,胤礽也只能很抱歉的,按例给众侍读和老师分赐下去,侍读和老师都又过来谢恩,头磕的胤礽浑身难受,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找机会给老师们改善一下待遇。
52书库推荐浏览: 伊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