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最后,李斯站在拥挤的中央火车站,他的行李在车站被偷了,他来到这个梦想中的大都会追寻他的美国梦,输掉了健康,输掉了爱情,输掉了自尊,连仅剩的家当也葬送在了这里,真真的奋斗到最后,一无所有。
李斯看着坐在车站大厅角落,怀抱吉他弹唱的街头艺人。难道他所热爱的表演,连一张车票都不能换给他吗?
然后就有了也许是全剧中最令人铭记的一幕,在人来人往的中央火车站,李斯脱掉帽子夹在腰上,就像带着一柄配剑,而后一步步走到大厅的中央。
“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
他的声音很快被淹没在中央车站嘈杂的人声中,而他奇怪的举止也只换来人们匆匆的一瞥。但是李斯前所未有地专注,星光的穹顶是他的灯,巨幅的星条旗在他头顶飘扬。他心中有那么多话,想要倾吐给这个国家听。
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
或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
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加高尚?
JASON看着仿佛灵魂出窍般投入进角色中的卷发青年,沉浮多舛的命运让他的表演有如神助,迷惑,怀疑,挣扎,不甘……这是一个悲情又激情的哈姆莱特。镜头绕着他旋转切换,机械而忙碌的中央火车站像是被一股漩涡搅动得活了起来。这一刻,他都不知道在那里表演的究竟是李斯还是沈彻。
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
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
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
都可以从此消失,
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
车站里渐渐有人停下脚步,镜头缓缓拉高,给出了一个中央车站的全景,越来越多的人围拢在激情四射的哈姆莱特身周,那画面特别漂亮也特别震撼。 JASON知道这必然是在真实的纽约中央车站拍摄的画面,并且看不出剪切过的痕迹,他不知道真实的拍摄过程中沈彻拍了几次,但这一段独白分明是一气呵成。只有真正的演员,像安嘉冕这样天生的演员,才能做到!
待到这出经典的独白落幕,四周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在持续的掌声中,人们一个个上前,弯腰将钱放在李斯铺在地上的大衣上。
李斯只想挣回回家的车票,这却是第一次,得到的比自己想要的还多得多。
电影的尾声,一名年轻女士走过来,表示被李斯的表演深深打动,他们正在筹备一个剧团,这位年轻的女士询问李斯有没有加入的意愿。
李斯看着车站里不断来到又不断离开这座城市的人们,收回了视线:“I DO.”
电影最后结束在两人一面愉快交谈一面走出车站大门的画面中。
夕阳下的中央车站很美。
这部电影毫不意外地征服了在场所有评委,JASON听到事后也有人不时在问男主角是谁。《小丑》最终众望所归,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安嘉冕回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自己星邦一哥和大股东的身份,说服高层在国内引进这部片子。虽然两年前沈彻的同性绯闻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但在安影帝的力挺和国际名导谢全的显赫声望之下,星邦娱乐最终决定引进《小丑》。
===============================
作者有话要说:一更。
对不起姑娘们,一直想改一改BUG,已经改了半个小时了,但JJ一直抽风告诉我字数不能少,我已经加了快五十个字了……只能真心期望这个网站快点被人买走。
二更会在更晚的时候,请给我时间从容地完结这个故事。
182章
《小丑》在国内上映,因为对沈彻有偏见而抵制这部片子的人不在少数,但是看过的人却都无一例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当然影评人更多关注的是导演的功力,不过在好评如潮中,已经淡出人们视野两年的沈彻也开始渐渐有了一席之地。
——沈彻的表演超出期待。
——我以为《孔雀鱼之死》里的表演已经是他的极致,难以想象他还可以出演这样的角色。
——也许是因祸得福吧,祝福他。
秦修在微博上推荐了《小丑》,引来一部分粉丝的不解和许多好事者的猜测,他没有解释,事实上自沈彻出国以后,他已经有快两年时间没有自己发过微博了。
住院期间他接到了一部叫做《旅程》的电影剧本,剧本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音乐学院指挥系的天才学生毕业后放弃了前往费城爱乐施展拳脚的大好机会,一个人带着一把小提琴,踏上了前往世界蛮荒之地的漫漫旅程,却不幸在一场雪崩中遇难。
剧本写得非常震撼,又是他熟悉的古典音乐领域,他花一个通宵读完剧本,第二天一大早立刻打电话给导演表示自己愿意出演,得到的回复却让他始料未及。
52书库推荐浏览: 天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