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大一些,两个人就暗戳戳的跟对方较劲,学业上竞争,球场上争锋,晚上比谁熄灯晚,节日比谁收到的表白多,就连不可抗力的身高,他们也要比着长一长。
再之后,两个人同时因为碾压凡人的成绩进入博雅,一不留神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要知道博雅这种学校,风头甚至盖过了国内98%的高校,其毕业生更有狂傲到就业时不提大学只提高中母校的习惯,而这两个人一入学,就在一群聪明优秀的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两个重点班的班长。
潭清大这两人一岁,作为两人成长的见证者和知情者,提起他们的少年期,真是可以不停的嘲笑个一天一夜。
按照她的说法,在祁陆漫长的中二期里,那真是一个比一个的不得了:俩货都觉得自己天下第一酷,拼命的在学校里给自己艹男神人设,表面上人模人样,实际上对所有人不屑一顾,每天午饭时间就是听俩人对着吹牛逼,吹嘘自己是全宇宙里最了不起的生命体。
潭清一直坚信,若不是他们经久不息的、立志于要收对方为麾下小弟的念头,不然就这俩人,真是维持不住他们二十几年的塑料兄弟情。
等到时间将他们都换掉了少年模样,潭清也会慨叹:那些注定不同凡俗的的人物,或许总是要相伴相生的,像新闻界里赫斯特之于普利策,IT界里乔布斯之于比尔盖茨,没有彼此互相斩下的屠刀,哪来双方的脱胎换骨,各上层楼。
但是祁思明和陆鉴同两人对这个比喻倒是态度统一的不屑,认为风云人物就算名气相当,也总有高下之分。
当时陆鉴同推一下眼镜,说普利策没资格和死前富可敌国的赫斯特相提并论。
祁思明闻言挑一下眉,道乔布斯空有聪明相,活该盖茨死时其家族影响力荡然无存。
这样优秀的两个人,呆在一起必定是要挤占彼此的生存空间的。
不知是默契还是早有约定,两个人都没有出国,但也没有选择同一所高校。
陆鉴同学了商学,祁思明学了信息技术,俩人的学校都是所在专业top1,前后门对着,名气比肩而立。
祁陆俩人强行王不见王,但无奈物理空间总能重叠二人影响力,在大学混了一年就总能辗转听到对方的名字,月末时候惯例约出来喝酒,两个人总要言不由衷的商业互吹一番,表现一点惺惺相惜的样子,然后再在心里骂一句妈的。
在他们大三之始,大概是觉得学校课堂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了,两个人分别创起业来。不得不说,很多人创立公司的目的都只是为了将公司卖掉,但是很明显,这两个人鼓捣公司时,更有眼光,所图更大。
陆鉴同本就金融世家,父母从小指点,基因更是得天独厚,他玩对冲基金,玩私募,利润保持在了80%+,还要怪一怪国内的金融市场管控,声称那些严苛条例限制了自己的赚钱才华。
陆鉴同那搞金融的、万中无一的脑子,祁思明也是不得不服气的,但是如果陆鉴同止步于赚钱,那格调未免就有点低了,像所有资本家一样,陆鉴同诱以重金,召集了身边一堆高材生为他效力,顶级高校的商科学生,虽是初生牛犊,但也是济济英才。
能招人,能留人,对内统领群雄,对外无往不利,哪怕很多年后,陆鉴同被迎回家族银行,也是挑最难搞最赚钱的部门,负责公司上市、收购和拆分,为了赚钱,他一手合纵联横,平地起风雨,亲手分化了无数公司。
如此相比之下,年轻的祁思明就比较鸡肋了。
按照他父母的殷殷期待,他本来也应该去学金融的,当时他A-level成绩加分的研究项目就是关于金融建模的,可是他忽然在报考的时候选了人工智能,大言不惭的说社会必将由科技引领未来。一个寒假的折磨都白瞎了,他一个不能领会信息科技之美的人,用裸分硬是要进M大信息技术专业。
其实,很多人都揣测过他该换志愿的动因,潭清一直以为是祁思明一夜间有了自知之明,知道金融圈只要有陆鉴同就少有他祁思明出头之日,但是很多事情,等到走远再往回看才能恍然大悟。
毕竟总有人是难忘的,那些人的影响虽然草蛇灰线,却也总能一伏千里。
论金融,祁思明不如路鉴同,论技术,祁思明不如檀清,但是论胆识,魄力和指挥艺术,前两人就要比他差得太多。
祁思明自诩是不学无术的败家子,也不跟陆鉴同硬碰硬,他从爹妈那里要来大量本钱,开着作弊器打怪,凭着自己勉强能看的专业知识,扑向科技公司的风投。
52书库推荐浏览: 麦库姆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