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老爷子带安瑾瑜来的是一个私人庄园,完全仿苏州园林的设计,绿意盎然,亭台楼阁点缀其中,九曲回廊,一步一景,很有中国传统写意文化的韵味,奇花异石,伴着潺潺流水,令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
自改革开放后,受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国人的审美都更偏向西化,颇有一种“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错觉,而在高楼林立的大城市,钢筋水泥的后现代建筑接二连三拔地而起,能够看到一座完全中式的园子,安瑾瑜十分新奇,但也明白,这样一座园子更彰显了主人家深厚的底蕴,绝非一般的豪门大户。
安瑾瑜没有猜错,这座园子的主人,杜家,那可是S省最有名望的世家大族,没有之一。早在大清还未亡国时,杜家就已经发迹,那时候还是清朝咸丰帝在位,正赶上太平天国叛乱,太平军攻陷了南京,两淮盐路断绝,盐税自然无法征收,俗话说,盐乃百味之首,两淮的百姓吃不到盐,甚至有了“人皆淡食”的生活场景,咸丰皇帝无计可施,迫令户部下了一纸文书:“川粤盐斤入楚,无论商民均许自行贩售……”
就这样,几百年以来的岸引疆界第一次被打破,“川盐济楚”由此拉开了序幕,而杜家,就是最早开始发展盐业,并因此一夜暴富的几个盐商大家族之一。
据安家老爷子回忆,杜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迅速累积了惊人的财富,据传闻,杜家鼎盛时期,可谓是富可敌国,手里积聚的财富甚至多到令当时的总督都胆战心惊的地步,甚至上奏折给清廷的慈禧太后,杜家先祖当然明白财帛动人心的道理,拿出了大把的银子,疏通六部,舍财免灾,更在慈溪太后六十岁大寿的时候,送上了许多稀世珍宝,保下了杜家的庞大家业。
后来,抗战爆发,S省位于大后方,免于日寇铁蹄的侵踏,大军阀冯某来此发展爱国献金运动,当时的杜家先祖已经成为可举国闻名的大盐商,虽是一介商人,但也同样爱国,慷慨解囊,献金千万之多,创下了全国个人献金的最高记录。
杜家势大,在S省扎根多年,捐资修建不少道路,桥梁,书院和寺庙,很得人心,因而在十年浩劫时免于一难,改革开放后,杜家凭借其深厚的家族底蕴,很快东山再起,不过这一次,杜家没办法重操旧业做回财大气粗的盐商,而是转进手工艺术品。
杜家敢这么破釜沉舟,是因为他们确实有这样的底气。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杜家老爷子的母亲,那个出了名的大美人,不仅人美,而且手巧,杜家老爷子的母亲姓龚,是大名鼎鼎的龚扇手艺的传承人。
龚扇,是一种工艺竹编扇,之所以叫“龚扇”,是因为其首位制作人姓龚,龚扇的扇面质薄如绢,柔似绸缎,光滑如镜,用象牙做扇柄,坠以丝制的流苏,玲珑剔透,因其美观大方,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一度成为清廷的贡品。
中国的手艺人自古都有传男不传女的传统,但是因为龚家后来落败了,子嗣凋零,只留下了一个女儿,就是杜家老爷子的母亲,新中国成立后,极力倡导男女平等,那时候流行的还是妇女能顶半边天,在面临祖传的手艺即将后继无人的窘境下,传男还是传女似乎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杜家老爷子的母亲龚老太在幼年时就学了这门手艺,但没赶上好时候,传统文化和传统手艺在那个年代被打压得厉害,嫁到杜家后,她不敢太张扬,安分守己地教养儿子,直到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也在暗中推动传统文化的振兴,龚老太看时机成熟了,这才放心大胆地展现手艺。
龚扇能被誉为“一绝”,绝对不是浪得虚名,一把扇子的制作,细微之处见真章,从开始到完工五个部分,全都由制作大师一人独立制作,每一个细节都务必做到精益求精。
龚老太决定制作龚扇后,花了小半年的时间,编制了一把《貂蝉拜月》的扇子,巧妙运用了龚扇向光、逆光的不同特性,让扇中的缕缕青烟若有似无,含蓄神秘,跃然纸上,自此,龚扇重现于世,在海内外名声大噪,杜家也趁势而上,东山再起。
到现在,龚老太已经去世多年,S省还留有不少有关她老人家的传奇故事,令人津津乐道。
杜家老爷子不知道有没有继承龚老太制作龚扇的手艺,但是杜家小姐确实有这个本事制作龚扇,据说,龚老太还在世的时候就很喜欢这个曾孙女,从小带在身边悉心教导,杜家小姐成年后,杜家老爷子二话不说,马上就让她接管了龚老太一手创建的制作龚扇的小工作室,别看这间工作室不大,那是因为龚扇的制作工艺太过复杂,又必须全手工制作,但其中的利润绝对不低,安瑾瑜甚至怀疑,杜家没有根据海内外的市场需求,急吼吼的扩大龚扇的制作,估计还是打着“物以稀为贵”的念头,毕竟,再是珍贵的手工艺品,如果都已经多到烂大街了,那肯定就不值钱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杨柳垂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