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四刻,食物端上来,太子看到煎豆腐,红烧猪小排和烤羊肉,松了一口气,不由自主地笑了。
卫长一见太子满意,便令年轻貌美的婢女给太子斟酒,随即又令艺伎出来助兴。
汉朝王侯将相之家习惯宴客时听乐赏舞,太子看到女乐师抱着琴出来也没多想。待琴声响起,衣着单薄的舞者出来,太子认真看了看,长相和身段还不如李延年的妹妹李姬,顿时没了兴趣,低头啃猪排骨。
卫长误认为太子不好意思,就指着其中两个最漂亮的对太子说,让她们跟太子回宫。
太子险些被猪排骨呛着,擦擦嘴,忙不迭问道:“阿姊说什么?”
“你宫里只有太子妃一个,太子妃整日忙着打理宫中事务,还要照看三个孩子,哪有空伺候你啊。”卫长一副为太子着想的模样,其实也是真为太子着想,“我想着你身边连个伺候的人都没有,就帮你寻几个,怎么样?”
太子眼前一黑,顿时觉得哪儿哪儿都痛,深吸一口气,挤出一丝笑:“谢谢阿姊,不用了。”
“为何不要?”卫长不解,“是不是嫌她们不够好?你喜欢什么样的,告诉阿姊。”
太子心说,我就喜欢史瑶那样的,可他不好意思说。更何况世间只有一个史瑶,还是个敢跟他同归于尽的史瑶,说了卫长也找不出第二个,没必要说,“太子妃忙,我也不得闲啊。”
“你还有父皇忙?”卫长问。
卫长府里的艺伎去年就调/教好,卫长和太子的关系不如平阳和刘彻熟稔,就一直没好意思请太子来她府上坐坐。
早几日卫长去宫里给皇后请安,得知李延年的妹妹是平阳长公主引荐的,回到家中卫长就觉得她应当向她姑母兼婆母学学,也就开始琢磨怎么请太子过来。
鄂邑提醒过卫长,不能直接去东宫请,不然太子妃会跟来。卫长不去宫里,在宫外等太子,那得等到何时?没成想一场雨过后,太子就出来了。机会难得,卫长又筹谋多日,自然不会轻易放太子离去。
太子再次被卫长堵得没话,沉吟片刻,便说:“比起美人,我更喜欢孩子。”
“那刚好啊。”卫长道,“你身边伺候的人多了,才能有更多孩子。”
太子噎了一下,万分后悔答应卫长过来,让舞女和乐师退下,才说:“阿姊,我喜欢聪明的孩子。不是每个女人都能生出像大郎、二郎和三郎那样聪慧的孩子。”
史瑶会生这一点,卫长不服气都不行,“大郎他们都三岁了,太子妃的肚子还没动静,你就不想要个女儿?我听太子妃说过,你很喜欢女儿。”
人都是这样,没哪一样就很想要哪一样。太子以前对女儿无感,有了三个儿子以后才想要个女儿。太子又听卫长提起,心底有些动摇,继而想到史瑶真敢杀他,在女儿和性命之间,太子毫不犹豫选后者。
话又说回来,史瑶又不是生不出来。太子相信如果史瑶能给他生个女儿,必定是刘家最聪明的女子,“那太子妃有没有和你说,孤只想要她生的?”
卫长没话了,“没有。不过——”
“阿姊,孤还有事,女儿的事改日再说。”太子打断她的话,起身就走。
卫长慌忙追出去,怎奈她的腿不如太子的长,等她追到门外,太子已上车走人。
到了长秋殿,太子看到史瑶和三个孩子正在用饭,才觉得自己活过来,“阿瑶,我回来了。”
“怎么回来这么晚?”史瑶放下箸,就迎上去,“没用饭吧?”不等太子回答就令杜琴再叫厨子做一份。
二郎以为太子忙到现在,很是心疼:“父亲,吃我的。”
“父亲,吃我的。”早上太子走时说他去宣室,三郎也以为他忙到现在,撑着方几站起来,端着大盘子颤颤巍巍朝太子走去。
太子忙接过来:“儿子,你们心疼父亲,父亲知道了。父亲先吃你母亲的。”说着话又给他放回去。”
史瑶把还没用的勺给他,“先喝点汤。”随即命小宫女去拿箸。
太子一看是鱼汤,和卫长府上的一样,扑哧笑出声。
52书库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