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个个是皇帝 作者:元月月半 【完结】(307)

阅读记录

    太子见状,瞪一眼史瑶,饭后再审你。然而,没等饭后,宫人出去用饭,殿内只有他们一家六口时,三郎就把他从史瑶那里听说的全说给太子听,包括煤炭的事。
    太子一听“煤炭”二字,忙说:“无需去蒙古,雁门郡那边也有煤炭。”
    “殿下听谁说的?”史瑶忙问。
    太子:“博望苑的一个游侠。孤后来忙起来就把这事给忘了。刘旦的封地离雁门郡很近,三郎,明天再出去一趟,把这事告诉刘旦。”
    三郎看向史瑶,雁门郡有露天煤?
    “博望苑的游侠不敢骗你父亲。”史瑶道,“见到你三叔父,和他说让他的人从雁门郡出发去蒙古,把有煤炭的地方全记下来,如果蒙古也有,我们就先去蒙古草原上挖煤炭。”
    太子:“雁门郡有还去蒙古?”
    “不挖就留给匈奴了。”史瑶提醒道。
    太子:“那你想过没有,匈奴常年在草原上游荡,知道那边有可燃的石头,一定会和咱们抢。”
    “屯兵啊。”史瑶道。
    三郎:“还可以迁徙。父亲,哪里百姓贫穷就把哪里的百姓迁过去。蒙古草原离辽东近,母亲说辽东也能种水稻。孩儿看书上说辽东挺大,那边产的水稻可以运到蒙古草原上,和草原上的人交换肉和皮毛。”
    太子忙放下箸,问道:“你说的辽东是一年有六个月冰雪的辽东?”转向史瑶,“在那里种水稻?水稻不是只能在长江以南种?”
    “真不是。”史瑶道,“妾身有没有说过,妾身家乡和这边很像?”
    太子:“你说过,可是和水稻有关系吗?”
    “妾身家乡也有一个地方,每年九月开始下雪,一直下到来年开春。”史瑶道,“那里可以种水稻,种出来的大米比长江以南的大米还要美味。”
    太子皱眉道:“你的意思让孤试试?”
    “试试也没什么损伤不是吗?”史瑶反问。
    太子想一下,“你说的对,可是孤该如何同父皇说?”忍不住挠头,“早知道孤就不问了。”
    “这事不是父亲问的,是孩儿说的。”三郎道。    太子噎了一下, 瞪着眼睛看着三郎说道:“你吃饱了?”
    三郎愣了愣,“还没有。”
    “没有就继续吃。”大郎替太子说, “饭都堵不住你的嘴。”
    三郎抬手朝大郎身上一拳。
    大郎倒抽一口气, “你, 你谋杀亲兄啊。”
    “我是想打死你。”三郎道。
    大郎呼吸一窒,揪住他的耳朵,“再说一遍我听听!”
    “别闹,好好用饭。”太子皱着眉头瞥俩儿子一眼,转向史瑶, “煤炭,育苗种稻这些事孤都好同父皇说。哪怕是芝麻油, 孤都不担心父皇起疑, 毕竟芝麻、煤炭这些东西确实存在。
    “在辽东苦寒之地种水稻, 孤做梦都不敢想。孤说给父皇听,父皇会当孤异想天开。”停顿一下, 缓口气又说,“真如你所说在辽东郡种成了,父皇势必会对孤起疑。”
    史瑶:“朝廷年年征收各种各样的税, 百姓苦不堪言, 妾身没事就在想如何改善百姓生活。有了曲辕犁和水车,又推行一年两熟,百姓收成增加, 也远远不够供给朝廷。”说着, 扫一眼三个儿子, “他们说父皇准备命李广利征讨大宛。李广利是个什么样的人,殿下想必比妾身还清楚。年年征战,百姓怨声载道,父皇还重用连剑都不会使的李广利……”
    刘彻是太子的父亲,史瑶点到为止。太子却无暇顾及史瑶埋怨刘彻,脑袋里全是“征讨大宛”,“大宛国又没侵扰过大汉,父皇为何要发兵大宛?你们仨听谁说的?”
    “宫里都在传啊。”三郎睁眼说瞎话,“祖父早就看上大宛的汗血宝马,一直想要几匹,大宛国君连两匹马都不舍得给,祖父才决定用兵。”
    太子瞬间没了胃口,“你们先吃,孤去找父皇。”
    “找父皇怎么说?”史瑶道,“父皇从张骞口中得知汗血宝马,张骞都走快十年了。”潜意思刘彻心心念念这么多年,太子说破嘴皮子也没用。

52书库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