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个个是皇帝 作者:元月月半 【完结】(330)

阅读记录

    刘彻不高兴了,“大郎,朕不准二郎往外说,不是只瞒你父亲一人。据儿,可不能听你儿子胡说八道。”
    “祖父既然认为孙儿胡说,那孙儿就不说了。”大郎道。
    刘彻噎住了。
    “大郎,不得无礼!”太子怒喝。
    大郎慌忙说,“不敢。”转向刘彻继续说,“祖父令商队随霍光前往大宛国,商人带着货物与沿途小国交换物品,霍光和士兵保护他们和货物,而他们给霍光一笔钱买粮草。这样一来商人赚到钱,朝廷也省下一笔钱,堪称一举两得。如何?祖父。”
    刘彻很是惊讶,下意识看向太子,太子一脸若有所思。刘彻误认为太子在思考此法可不可行。其实太子是在想,大郎说的这些是不是史瑶告诉大郎的。
    “祖父,不行吗?”大郎道,“孙儿听说大宛国离咱们甚远,为了几匹马,虽然是汗血宝马,孙儿也认为没必要大动干戈。”才怪,这话是三郎说的,“孙儿听母亲说,西域小国很喜欢咱们的丝绸,丝绸运到西域能卖上高价。大汉妇女又擅养蚕纺织,这条路打开,孙儿觉得一个妇女就能养活一家人。”
    三郎跟着说:“祖父,大汉不止有丝绸,还有纸,还有油,还有精美的瓦器。这些东西边陲小国都没有,如果没有将士们护送,只有少数请得起护卫的商人敢去西域,运往西域的丝绸也有限,并不能给百姓带来多少收益。”停顿一下,又说,“将士时常护送商人去西域,边陲小国也不敢再入寇边塞。”
    “听你和大郎这样说,如果我不同意,岂不成了昏君?”刘彻问道。
    大郎和三郎齐声说:“孙儿不敢。”
    “世间还有你们不敢的?”刘彻说着,看向太子,见他不敢置信,莫名觉得心里舒坦,不知道大郎和三郎如此聪慧的不止他一个,“二郎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二郎看看刘彻,又看看他父亲,“可以说吗?”
    “可以。”刘彻道。
    二郎:“孙儿想招一些木匠,做孙儿做过的床,折叠椅,折叠凳,卖给前往西域的商人。”
    “咳咳…咳咳……”刘彻被自己的口水呛着了。
    太子一言难尽,叹气道:“二郎,你想到这些吗?”
    二郎张了张嘴,怯怯地说:“要不,孩儿再,再想想。”
    “太子,别为难二郎了。”刘彻笑着说,“二郎的主意挺好,在二郎做出折叠椅之前,朕从未听说过折叠椅,想来那东西也是咱们独有的。”说着,忍不住看一眼放在角落里,可坐可躺的椅子。
    二郎瘪瘪嘴,苦着脸道:“祖父不要安慰孙儿了。”
    “吾没安慰你。”刘彻笑道,“二郎真的很厉害。你让大郎做折叠椅,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
    三郎对二郎说,“我也想不出。”
    二郎眉开眼笑,转向太子,“父亲,孩儿可以开个木器店吗?”
    “可以。”太子见他这样,也不由自主地笑了,“东市、西市恐怕很难找到闲置的铺子,我令人在城外给你盖一处院子,你就在那边做木器。”说完看向刘彻。
    刘彻微微颔首。二郎见状,站起来道,“谢谢祖父,谢谢父亲。”话音一落,前往长乐宫的小黄门回来了。
    打头的小黄门抱着一叠书进来,他身后还跟着十来个小黄门,一半抱着书,一半抱着木板。刘彻糊涂了,指着木板问道:“那是什么?”
    “祖父先别管那个。”大郎指着小黄门道,“把书放案几上。”
    太子起身走到大郎身边,“你又想干什么?”
    “孩儿没打算做什么。”大郎看一眼太子,就翻开书,“祖父,查吧。”
    刘彻睨了大郎一眼,没有一本一本查,而是随手抽,抽了大约十本,字迹一模一样,纳闷了,“全都是你抄的?”
    “是呀。”大郎道。
    刘彻嗤一声,肯定道:“据吾所知,你这些日子除了上课,你还帮着搬到东边住,可没空抄《论语》,难不成你夜里抄的?这就更不可能了。”没容大郎开口,又说,“是不是让三郎学你的字迹?”

52书库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