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个个是皇帝 作者:元月月半 【完结】(417)

阅读记录

    刘彻忍不住感慨“三郎,你真的很聪明。”
    “孙儿不同意。”三郎道。
    大郎跟着说“孙儿也不赞同。”
    “为何?”刘彻不解。
    三郎“祖父,铁剑用久了也会断,何况是人。出兵匈奴是逼不得已,开疆辟土对于现在的朝廷来说真没必要。缓个几年,让将士们好好歇歇,到那时有人侵扰大汉边塞,朝廷不发兵,也会有将士主动请缨。将士一鼓作气势如虎,才能打胜仗。否则……”
    “否则又得像早几年一样,屡战屡败。”大郎接道。
    刘彻上下打量他俩一番“你们教朕如何治国?”    三郎正色道“不敢。孙儿只是提醒祖父凡事过犹不及。”
    “朕就不应该问你。”刘彻生气道。
    三郎眉头一皱, 也有些不大高兴, “那祖父就当孙儿什么也没说。孙儿告退。”
    大郎楞了一下,跟着说“孙儿告退。”
    转瞬间,兄弟两人消失不见, 刘彻傻眼了。又过好一会儿,外面传来马车声,刘彻猛然惊醒,不敢置信地问“他, 他俩给朕甩脸子?!”
    宫女、宦者低下头当作没听见。刘彻见状, 顿时觉得胸闷气短, 想发火偏偏惹怒他的人已出宣室……抬手抓起一个东西甩出去。众人大惊,齐声道,“皇上,虎符!”
    刘彻看过去,陡然觉得心痛,犹豫片刻,又起身拾起来。
    大郎追上三郎,到车上就问, “生气了?真生气了?”
    三郎扭头瞥他一眼,“我刚才要是同意, 你是不是也同意?”
    “当,当然不能同意。”大郎结结巴巴道,“我们每次出去玩都能听到百姓抱怨朝廷穷兵黩武,我的脑袋被门夹到, 也不会支持祖父。”
    三郎打量他一番“真的?”
    “千真万确。”三郎的嘴巴很毒,大郎不想承认也得承认,他很怕三郎又说什么“论修河我不如你”之类的话。
    三郎满意了“最近都不要来未央宫。”
    “你要晾一晾祖父?”大郎小声问,“打算晾多久?”
    三郎想一下,道“怕太久忍不住?”
    大郎“几个月不见父母和你们,我肯定会想。不见祖父吗?很好忍。”
    几个月吗?三郎抿嘴笑笑,什么也没说。
    刘彻见三郎掉头走人很生气,也就气几天而已。大军刚刚凯旋而归,刘彻也不好立刻发兵周边小国,但他有让术士做药包。
    自从三胞胎会走会跑,每年端午节兄弟三人都会亲自给刘彻送角黍。今年端午节三个孙子没来,刘彻很奇怪,使小黄门去打探,长秋殿是不是没做角黍。
    小黄门回来禀告,长秋殿做两大锅角黍,所有人都有的吃。刘彻便安慰自己,几个孙儿可能忙忘了,晚上一定会给他送角黍。
    晚上没来,五月初六休沐日,三个大孙子也没来,刘彻意识到不对。
    五月初七,太子没来上早朝,刘彻使人去宣太子。太子来到宣室,刘彻旁敲侧击发现太子什么都不知道,只能放太子回去。
    太子回到长秋殿还纳闷,忍不住跟史瑶说,“父皇今天真奇怪,把孤叫过去,乱七八糟扯一大通,就是没说找孤究竟什么事。最近没出什么乱子吧?”
    “没啊。”史瑶仔细想想,“上个月卫长又病了,使人请三郎过去,三郎当天就去了。称得上事的好像只有这一件,怎么了?”
    太子“没有就算了。可能是谁又在父皇面前胡说八道吧。”
    “会不会和大郎、三郎有关?”史瑶问。
    太子“他俩回来我问问他们。”
    大郎和三郎现在十三岁,年龄太小不好当官,也没王爷参政的。又不好再入虎贲军,毕竟他俩是王爷,即便没二心,一旦摸到军权,文武百官也不放心。闲得无聊,两人便陪二郎和四郎去长信宫读书。
    午时一刻,兄弟四人回来。太子把刘彻找他的事告诉几个儿子,“你俩最近没惹你们祖父吧?大郎,三郎。”

52书库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