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 作者:洛娜215 【完结】(750)

阅读记录

    澶渊之盟不是不平等条约,宋辽之间是兄弟,谁年长谁就是兄,但是把燕云十六州割让出去的石敬瑭签的是父子,他是儿子,辽国是爸爸。
    对于宋朝来说,当时的那些“奖赏”辽国的零花钱真的远远比不上他们的军费开支。
    在年轻人看来这很憋气,但是宋朝其实一直都在想办法收复燕云十六。只可惜……澶渊之盟所签订的几十年和平生活养肥了宋朝人的同时,也养肥的辽人。
    汉族打游牧靠的一直是前进好几步的科技水平。
    比如汉武帝用弩和环首刀(铁OR钢)克骑兵,唐用武器防具(陌刀等+明光铠),明用□□和政策克游牧,但是宋朝遇到的是一个【有矿产、有科技、有人才】的 大辽,这怎么打?
    而且辽国的萧太后做了一件很聪明的事——她禁止辽国卖马给北宋。
    没有马,科技水平差不多,冶炼技术对等的情况下,步兵打游牧,能赢吗?这就类似于现代的步兵VS坦克兵
    当然,这些也不是完全不能克服——用人命去堵。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这么打的,无论什么战争,除了现在的远距离精确打击,其实都能这么打,只要你的人命够,都能堵出来。
    宋朝也这么堵过,但是士大夫治国的劣势就在此。
    算了这些不提,否则以后我文里就没东西写啦!!
    宋朝的问题在于,他是第一个以儒教治国的朝代,所以很多东西没有个度,不能怪程朱理学,也不能怪儒,程朱理学在宋代只是学说的一种,在明代被过度解读(因为朱元璋号称是朱熹的后代)才成为了一种迫害。更何况这些本身就是一种学说,刀可以切菜也可以杀人,责任不在刀。
    中华每个朝代的基本国策都有问题,但是身在其中是看不到的。
    比如大秦“以”法治国,百姓最后苦不堪言,只能揭竿,知道大汉为什么能顺利安稳民心吗?因为大汉的前几位帝王减刑,减刑,再减刑。
    也不能说如今的就一定正确,但是现代中国有一个优点就是,治国之策常进行微调。
    其实很多制度在最初建立的时候一定是利于国家的,奈何聪明人太多。
    这也是我在红楼卷里面夏喵在科考时候说过的【商人会导致资本大量积累,从而以资本影响市场、影响官场,再反哺商人】的原因。这其中的平衡,家天下是掌握不了的。因为他们无法保证每一代帝王都是天才。即便是天才,养在深宫也会被养废。
    就算是华夏,也不是每一个执政者能够把握平衡的,
    你们一定会问……那为什么重视商业的宋朝反而没有大规模出事。
    因为他们……有一个最微妙的先决问题无法满足而被压抑住了,那就是宋朝的官场调动太快……咳。当然还有很多复杂的问题,就不深入了。    赵祯自从被立为太子直至如今, 说实话他和刘后倒也的确一直不亲,二人见面也只是淡淡的面子情。
    因为他被接进宫中的时候已经记事,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并不是刘后的亲生儿子, 刘后也明白这一些,对赵祯自然也不会有更多的感情投资,二人面子上母慈子孝即可。
    而且对于明明是自己的父母, 现在却要生疏的叫皇叔的这种情况,他心中本身也有不满,只是赵祯此人性格温和,被他的父亲教养得极好。哪怕是后来,遭遇了刘后的冷暴力, 也没有生出什么怨怼之心。
    本来就没有期待,哪里又会失望呢?
    但是现在让他知道这一真相, 赵祯在感觉措手不及之余还有几分茫然。
    他以为是父亲的, 实际上的确是他的皇叔,他以为是皇叔的,却是他的父亲。
    赵祯没有怀疑皇城司的这一结论,他心知这种事皇城司没有查清楚之前是定然没有胆子虚构的。更何况最清楚内情的八王爷尚且在世, 皇城司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再当事人尚在之时胡编乱造,况且在得知了结论之后才回想起来, 以前也不是没有些许痕迹的。
    譬如当时先帝一见到他便觉得投缘, 他也觉得先帝和蔼可亲,实际上便是因为父子天性吧。

52书库推荐浏览: 洛娜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