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 作者:洛娜215 【完结】(78)

阅读记录

    由国家出面进行海贸,打击走私。
    就如明朝后期出现的官商一般,他们不是商人,是官员,奉旨行商。
    这就是和市场经济完全违背的垄断产业。
    但是要达到这个程度,首先需要国家非常强势,每一代的领导人都能一如既往的强势、冷静、清醒得成为操纵着国家的舵手,这在现代可以办到,但是古代,你能指望一个王朝每个皇帝都是人才吗?能出现两三个惊才绝艳的就已经很好了,出现四五个就更是老天给这个皇朝续命了。
    就连一开始操纵好海贸的明朝,在末期不也出现了海盗横行走私屡禁不止的情况吗?
    为什么每一个朝代都针对商人?
    因为商人是能够最快积累资本、并且善于抱团的职业。
    有了钱,就会有权,钱权结合,就会成为王朝的心腹之患。
    南北贫富差距,东西贫富差距,是现代社会都没能解决的问题,何况本朝?
    夏安然没打算从商业下手答卷。
    这个领域他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胆量下手。
    他写的是农业。
    中国古代的农业有多厉害?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前,华夏都是农业大国,但是这个农业大国强大到什么程度呢,华夏适合耕种的土地面积,仅占到全国面积的一半。
    集中在东部平原南部丘陵地区,对比几乎全国都适合耕种的印度,大部分都适合耕种的欧洲各国,自古,我国便是以一半的土地面积养活全国的人。
    所以直到现代,我们都常说——中国能养活自己的人不给世界粮食组织添麻烦,已经是我们最大的努力了,而事实上,直到超级水稻、转基因作物的出现,中国才刚刚解决了粮食自给自足不再依赖进口的任务。
    夏安然便是打算自农业上入手。
    他慢慢在稿子上写下了机械、农肥、互补植物、育种的概念。
    机械自然是农作机械,包括犁、打谷机、水利灌溉措施。
    农肥自然是更科学化的使用肥料。事实上这个世界的人已经有了用肥料的意识,只是腐熟手段、加肥技术尚且不到家,尤其是,知识传播的限制性。导致只有部分农民知道方法,别的农民是不知道的。
    在某地证明不可用的,别的地方还在用,证明了能用的,别的地方还不知道。这就是信息不流通带来的巨大缺陷。
    互补植物更是之前没有的概念,可能有部分农民在无意中会隐约发现,但是普及化是没有的。
    比如大豆和玉米一同种植,可以双双增产。
    比如在种植容易招引蚜虫的植物时候可以在边上种植洋葱,洋葱的气味会有一定驱赶蚜虫的作用,类似的搭配还有大葱和棉花。
    这些他自然不会写到文章里,而是留在了稿纸上。
    说不定就会有人看到呢?
    就算没人看到也没关系,他十分心大,了不起以后告诉老师慢慢得实验吧。
    沾足墨汁的笔落在了稿纸上,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实例,为作论证,他还花了一些简图。
    而作为鲜明对比的,他的考卷上写着的每个字则是中规中矩,每个点都蜻蜓点水略略拂过,一眼看过去觉得言之有物,实则什么都没写。
    这就是林如海建议他写的“假大空”政策。
    倒不是林如海要害自己的学生,而是经历过科考的他十分明白,在科考时候写的文章没有必要把东西写的太细,如果真的有想要上达天听的,不如留在殿试,春闱还是求稳的好。
    夏安然在第二日便完成了所有的卷子,他将卷子一合,兴致勃勃得在稿子上头写了一个又一个论点。他倒不怕有人看到了拿去邀功或是当做自己用的,他脑袋瓜里面这类知识知道的可多了,就算拿走这些还能想出一堆。
    何况如果有人拿去用,那就说明必定会造福倒一群人。
    能够造福华夏人,那就没关系啊。
    春闱第三场散场后,夏安然这次没有被考生包围,而是被几个衙役围住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洛娜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