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 作者:洛娜215 【完结】(963)

阅读记录

    在总资源均等的情况下,一个产业的兴起必然会挤压到另一个产业。
    会被玻璃制造影响到的毫无疑问便是炼铁。
    只能是炼铁,因为辽不产铜,他们的货币都是从宋拿过去的,主要原因便是辽境内几乎没有铜矿,但是铁矿却不少。
    无论是燃料、原材料、人力、高炉、市场,玻璃产业都会影响到炼铁业。这种侵吞是极其缓慢的,等注意到的时候恐怕来不及。
    就和大宋已经开始的向辽、党项官方采购羊毛的市场一样。
    大宋可以因为喜爱吃羊肉,占用了养马的地,那么党项和辽同样可以因为羊毛的贸易需求增大羊群的饲养量。
    这是来自于资源和贸易的侵吞,若非夏安然说了这个道理,赵祯也是不会支持普及玻璃笔的。
    需要一提的是,如今党项和辽国因为羊皮为可以制造帐篷的战略物资,故而拒绝向大宋出口,但是羊毛则看似无所谓,尤其在辽国女人们学会了如何将羊毛清洗纺织成毛线后,更是成了他们平日的一项额外收入。
    而善良的大宋商人还告诉他们如果能够将羊毛染上颜色,收购的价格会更高一些,故而今年宋辽关系空前友善。
    咳,此话先不提。
    因为玻璃笔成本高昂,虽有耐磨损的优点,但是其本身成本高昂,且将彻底颠覆宋人在书字一道上的认知和习惯,最关键的是,它独特的下墨方式会致使书写方式彻底得改变。
    往严重的说,若无意外,这样的方式还会影响到下一代,若是这种笔、纸、墨全面普及,官方到最后也只能向它妥协,甚至于在科举考试中向之让步。
    就如同中国现代几乎被硬笔书法占据了的大半江山一般。
    但是对于赵祯来说,他有很长的时间去思考要如何应对这可能产生的变化,因为要冲击到文化层次,首先的先决条件是玻璃笔要大量普及,而这份大量普及的前提亦是辽国内的工人们顺利上套。
    中间变数太多,为了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烦恼,暂且不在赵祯的思考范围之内。
    同时在小房间内听夏安然献上笔墨纸时候的人不多,王丞相便是其中一员,他对于这看似信口开河之言颇有些不确定。
    “这……当真可行?”
    “六成吧。”夏安然答道,他看向看似有几分犹豫的赵祯言“臣先前并未想这般多,直到为订购玻璃瓶走遍汴京城的玻璃铺子之时。”
    作为首都,大部分有名的玻璃作坊都在这里有售卖的店铺,所以直接问这些人基本可以保证夏安然得到的是较为准确的数据了,“臣自那些掌柜口中得知,若以大宋现如今的玻璃产业,想要完成户户有一支的可能性不高,甚至但就普及至开封城内人手一支的可能性亦是不大。”
    开封府此时常住人口尚未达到北宋的巅峰一百四十万,但是现在约莫也有一百余万。
    顺带一提,此时全国人口应该已经在向一亿人靠近了,北宋人口的巅峰在宋徽宗年间,那时候已经达到了保守估计一亿人以上,想想吧,在这个全名尚文的时代,文具市场有多么的可怕。
    “若原材料仅限于玻璃,则宋必将购于周边。”
    “南王,不知这仅限于玻璃是何解?”作为赵祯的另一心腹爱臣,包拯灵敏得抓住了夏安然话语中的一个漏洞,夏安然沉吟了片刻,说道“若以此纸为媒,大部分的硬质笔均可书写。”
    “不局限于玻璃,陶瓷、竹、木,均可做出类似的笔。”
    也就是说,如果真的推广了这种笔,姑且不论是否会对辽产生影响,削弱其炼铁市场,但是冲击大宋现有的书写方式几乎可以说是必然的。
    这一点让赵祯有些许犹豫,当日他并未下下决定,最后这件决心是刘后帮他下的。
    刘后的理由非常简单,首先硬笔书写古已有之,不过普及度不大,见赵祯露出讶色,刘后便知他不知道此事,这位长久以来不问朝政的女人这些日子恰巧醉心于书法,她拿起了赵祯取来的玻璃笔,沾上紫色的墨水写了几个字后,直接将握笔方法转为了硬笔的手法。

52书库推荐浏览: 洛娜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