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微后来拂袖而去。
伏光死后,他上面有两位哥哥,皇次子伏,乃平王。皇四子伏申秀王。
不过伏申年纪也不大,今年才十岁。下面还有一个年纪更小,更弱的伏康。多方便考虑,平王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还没弄清伏光之死真相之前,李微不想早早的做下决定。
除了这些太妃、太嫔们着急地位的事,朝中的大臣也很着急,多次上书要求早日定下继承人。赵骞明白李微的意思,便和大臣们说太后的意思等藩王们皆来京商量过了再决定。
内阁的那些老臣时刻注意到朝中的变化,他们得了成宗皇帝的遗旨辅佐皇帝,大权在握,这新帝上任了,会不会夺内阁的权谁都说不清。如今看来胜算最大的是平王,平王可是成年王子,不需要辅政了。
回头赵骞去见李微,两人就此事交换过意见,李微有自己的坚持:“目前不是谈论这个的好时候,朝中有你坐镇也没什么不安心的。”
“话是这样说,但若能早些决定下来,也能安抚百姓啊。”
李微仔细考虑过了,便道:“再给我半个月,不,二十天的时间吧,我就不信什么也查不出来。”
见李微如此坚持,赵骞也不好多说什么,
李微继续全力调查伏光的死因,脉案、药方都看不出什么,她又从含元殿从十二衙门所领的物品支出入手,任何一个细节都不曾放过。
就在大家都关注帝位人选时,赵骞那位从嵯峨山上请来的万老先生曾真诚的给李微建议:“王爷,与其让别人上,还不如您自己上。老夫不会看走眼的,王爷做了万民的主宰是整个大齐的荣幸。”
赵骞听了这话眉毛挑了挑,他随即道:“我不想做皇帝。”
万老先生听后笑道:“这是让人垂涎的位置,王爷难道就不动心?”
“动心?有什么好动心的,在那个位置上呆着有什么意思,出一次皇宫都难。我不适合当皇帝。”
万老先生见赵骞志不在此也不好再多劝了。
赵骞爱好自由,不想当什么皇帝,另一面还有自己的私心。倘或他上了位,这一辈子都和李微无缘了吧。到时候即便能天天见面,却不能天长地久的在一起还有什么意思,更是一种折磨。 就在往日和赵骞来往甚密的朋友里劝他趁机登基称帝的时候,却传出了他和当朝太后私交过密等等不当的言论。
这些话自然而然的传到了赵骞的耳朵里,他听后有些恼:“这些风声到底是谁流传出去的?”
凌总管说:“这个小的不大清楚,但……”总管看了一眼赵骞,犹犹豫豫的不知该不该把说完整。
赵骞不悦道:“有什么话你直说吧。”
“王爷和太后来往是有些过密,叔嫂之间该避的嫌还是避一下就好。”凌总管小心翼翼的把话说完,又不敢看赵骞,说完之后又赶紧请罪。
看他这怂样赵骞有些不耐烦的说:“行了这事还轮不到你来劝我。”
这些风言风语的赵骞压根也没放在心上,再说对他而言本来就算不上是谣传,他对太后有情,这事他并不否认。
既然动了想要和她厮守终身的念头,就要经得起这些考验。
这些话没过多久就传到了李微的耳朵里,她听身边的人说后恼道:“就知道有些人吃饱了没事干,成天寻事。”
“太后息怒。”
李微想到闹出这样的绯闻来不是什么好事,既然有谣传,她就更得和赵骞撇清关系,就像多年以前她和赵骞被人偷拍,然后经过那些媒体渲染闹得沸沸扬扬,对她的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眼下的情景比起那时候倒有几分相似了。
考虑到各种影响,李微吩咐跟前的人:“以后再不许摄政王踏进崇庆宫,若有必须见面的时候就安排在南书房。”
兰蕙有些惊诧的看着李微,李微说完便又看了她一眼,道:“就算你是摄政王的人,但现在你是在为我服务,所以必须听我的,要是有背主之心,就请出宫吧。”
52书库推荐浏览: 郁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