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古道,两边却屹立着高楼大厦,格格不入的感觉,破坏了整体的美感。
我的设计理念一直都是:做回归自然的,真正的华夏建筑!
……
一位着名的建筑师王先生曾经向世人发出疑问:在这个一百年前,还只有工匠没有建筑师的国家,发生着深刻的文明冲突。
这就要求建筑师不仅作为一个技术职业者,更是要更加宽广的视野、更深思熟虑的思考、和更清楚的价值观和信念。
我的所有建筑设计都和这种思考有关,都和这种问题有关。
一种以工匠技艺为主体的建筑师,如何在今天生存?
面对规模巨大的人工造物,传统中国伟大的景观系统在今天意义何在?
在蔓延城市乡村的现代造城运动当中,如果不大拆大建,城市建筑应该如何发展?
如果传统已经被拆为平地,新的城市建筑如何在废墟中接受历史和生活的记忆,重新建立文化身份的认同?
在华夏深刻的城乡冲突中,建筑学以什么样的努力可能化解这种冲突?
面临建筑学自上而下的专业制度、普通民众自下而上的建筑活动,是否可能饱有权力和空间?
面对严峻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我们是否可以从传统和民间建造中找到更有智慧的方式?
从身边的生活和个人的真实感受入手,如何建造一种非虚构的、非象征的、非闪闪发光的、非标志性的建筑文化的表达方式?
如何在强大的现代制度中,坚持一种独立的建筑师的工作态度和方式?”
长长的一串反问,让在场所有设计师都满面羞红。
在此之前,他们从未考虑过这些因素。
建筑要考虑什么呢?
他们更注重设计感,而如今的设计感,一般都体现在它的空间感上。
越奇形怪状,越超忽常理,他们越向往。
但是却很少有人会去从建筑的理念出发,真正地考虑它是否适合这座城市,该以怎样的思路让它融入这座城市。
“他的话时常在我脑海中回响,我无法以文字给出回复,但是,我会用我的行动来向他阐述我的理念!
他经常说,每次设计一个建筑,都不只是设计一个建筑,而是在设计一个饱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世界,走向一条重返自然的道路,我深以为然。
这就是我在得知我获奖的那个时刻,我正在思索的问题,也是我伸向未来的目光!”
在所有人陷入沉思的时候,陆子安长长地吸了一口气,深深地鞠躬:“谢谢大家!” 整个会场,安静了一秒,才猛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次的掌声,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来得真挚而热烈。
这些问句一个接一个地,砸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里。
在所有人眼里、心里,都只有利益,只有GDP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未来?
陆子安的言语之间,并没有贬低,有的,只是自省。
他在反省。
从微末到如今,他一步一个脚印,一直都在尝试着自己真正的,道。
沈曼歌安静地坐在台下,仰望着那个被众星捧月的陆大师。
她忽然想起了,那些不眠之夜,在星光下,孜孜不倦,为着一件件作品呕心泣血的陆子安。
无论身处何处,他心中始终有着一泓明月。
那是外界无论如何也夺不去的,他内心的坚定和安宁。
面对众记者的百般追问,陆子安下台之前微微顿足,唇角微弯:“大师并非仅供仰望,我们应怀着尊敬走近,学习。文化因传承而延续,传承因创造而光辉。我们仍需努力。”
仅此一句,便已回答了记者的所有问题。
颁奖典礼依然在进行,后续的活动,陆子安却已经没有准备再参加。
他们悄然无声地从后门离开,避开了所有采访。
典礼上的热闹喧嚣,都是留给渴望名望的人,他对这些并无留恋。
52书库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