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终于忍不住低呼:“应,应大师,这真的没关系吗?这么重要的……”
应轩含笑望去,有些想笑,却又忍不住发出一声轻微的喟叹。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人说话的样子,总让他想到曾经的自己。
那种,渴望中带着强烈的向往,却又强忍着期待而拒绝的样子,像极了曾经胆怯的自己。
他挺直脊背,温和地,平静地道:“我师父曾经做过一件作品,给予我很大的人生启示,他说,千年暗室,一灯即明。”
众人不明,纷纷苦思这是说的陆大师的哪一件作品。
“好,好像是《魂灯》吧?”有人眼中迸发出惊喜。
本是一件参赛作品,而且当时是在阿默斯特的宴会上做的,并不如其他作品那般名气大,没想到竟然也有人知道并记得!
应轩挺高兴的,忍不住看着那人点点头,微笑着道:“你看,与师父比起来,我做的不算什么,他是燃灯者,而我,不过是举灯人。”
这种说法,明显太过自谦了。
以应轩如今的身份名望来说,某种层面上,他也算是一位燃灯人了。
老师傅们心中颇为动容,既感激,又感慨。
有陆子安在前,又有应轩在后,华夏传统文化光复,指日可待啊!
一整天的时间,应轩一直在泰霄厂里面教授,连饭都是跟着一道在食堂吃的。
直到快到天黑的时候,老厂长匆匆而来,身后跟着两个风尘仆仆的男子,面上难掩倦色,却在看到应轩的时候,俩人同时眼睛一亮。
应轩客气地放下碗筷,站起来与老厂长打了声招呼。
老厂长与他虚虚一握,也没来得及说什么别的,急忙侧身给他引见:“这位是人教社的领导谢先生,这位是国家……课题组蔡组长。”
一听来头这么大,应轩都有点懵。
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怎么他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什么课题组?难道是师父的那套书加入教科书出什么问题了?
谢先生热情地迎上来与他握了握手,笑着道:“其实蔡组长的头衔是比较长,容我详细地陈述一遍:这位是国家“张衡地动仪科学复原”课题组的蔡组长。”
应轩尽量维持着脸上的笑容与他握了握手,但心里还是很纳闷的:“地,地动仪?”
“是的,应大师。”蔡组长神情非常严肃,右手伸过来与他握了握,也没考究这桌上的一片狼籍,眼睛发出炽热的光芒:“您请坐,我这事一时半会说不完,您先吃,没关系的,我们可以等!”
“……”这么多双眼睛盯着,谁还吃得下啊?
应轩连忙道:“我也已经吃完了,这就走吧!”
免得影响了其他人的就餐。
一行人刚走到餐厅外,厂长已经迎了上来,热情地将他们带到了厂长办公室。
热茶袅袅,谈起事来也就更加方便。
蔡组长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资料,略带苦涩地道:“实不相瞒,应大师,我这次来,是找您帮忙的。” 找他的?应轩有些奇怪。
他有些疑惑地看了眼蔡组长,微微倾身,接过文件夹。
窗外的光线越来越暗了,屋子里气氛很凝重。
所有人都没有说话,以免打扰到他。
屋子里只有应轩缓缓翻动纸张的细微声响。
张衡地动仪,一直以来,无法完整地复原模型,如今的模型一直饱受争议。
应轩眉头微皱,看得缓慢而仔细。
“国家地震局和国家文物局当初组织了张衡地动仪的科学复原,这个项目通过了国家验收、符合史料、结构合理、原理正确,先后尝试了四班人马搞造型设计,千回百折,已经数年。”蔡组长见他的目光定在那页复原的图纸上,久久不动,忍不住解释道:“这个项目倒是通过了,但是就是……唉!”
虽然很悲伤,但是他不得不承认:“这个艺术造型……问题多,不能定型。”
52书库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