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不是做木雕的嘛,竹雕也会?”谭波景颇为疑惑。
陆子安笑了笑:“嗯……略懂。”
“嘶……慢着。”谭波景皱了皱眉,盯着看了几眼:“我看这刀功,不像是略懂啊……这是刻的什么?刻的是哪句诗?感觉意境很是深远啊……”
呃,他这刻的就是眼前这竹林啊,不知道他是从哪看出意境深远的。
陆子安把玩了一下竹筒,这谭波景虽然自来熟了些,但倒也是个挺有趣的人,他也不想当众驳他面子,索性点点头:“是啊,是首诗,就是……”
“哎,别说,千万别说。”
谭波景笑了笑,挺直腰板故作神秘地道:“看这作品应该是尚未完成,不如陆先生你继续做,我们各自来猜猜这画中诗意如何?没猜出来的请客啊,也不早了,我看山下那馆子就挺不错的!”
跟着他来的众人自然附和:“可以啊,以前都是看画作诗,都玩腻了,现在看画猜诗,倒也挺有意思的。”
“我们可都是专门研究这个的,老谭等会可别说我们欺负你!哈哈哈!”
众人朗声大笑,气氛很是融洽。
陆子安也没什么好别扭的,反正也做了一半了,便重新坐了下来。
原来这些人都是诗社的,都是些退休的老爷子,天天没啥事就到处看风景吟诗作画,倒也挺有意思的。
而谭波景则是冬阳竹编谭家当家人,竹山这边他常来,今天也是老朋友聚会,说起竹山风景不错,过来陪他们游山玩水的。
陆子安提起刀,以画法刻竹,运刀酣畅不失细腻。
竹刻画面结构完整协调,虽为浅刻,仍有柔缓起伏,陡猝高下,修竹清雅,寥寥几刀便勾勒出船坞和临湖的凉亭。
翠竹、清水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格调高古雅致,颇有远离尘嚣之感。
众人不禁微微皱眉,这是什么诗呢……
翠竹、湖水、凉亭、船坞……
有人低声呢喃道:“莫不是门泊东吴万里船?”
“不,不像。”旁边一人摇摇头:“那是初春,而且也不该是翠竹,该是翠柳才是。”
其他人都在看竹刻的画面,谭波景的目光却粘在陆子安手中的刻刀上久久无法移开。
这刀功!
浅刻、深刻、留青俱精,刀法细腻全面,在各种技艺之间切换自如,他看过那么多人雕刻,除了白大师,真没见过谁刀法运用得如此酣畅淋漓!
而且由于陆子安书画基础扎实,做出来的竹刻作品工致雅静,极具大师风范。
当他轻轻以指腹刮摩掉浮刺,吹掉浮屑,整个作品也算是完成了。
画面上是一处凤尾森森的竹坞,清幽之至,遗世超尘。
浓重的阴云沉积不散,寒霜的迟到才留下了几枝枯萎的荷叶在风中舞动,听上去仿佛是秋雨潇潇。
右侧有大面积的留白,反而给了人想象的空间,仿佛远处那隐约的竹纹都化为了几重山水,几重城池。
谭波景忍不住在心中默念: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的诗,素来只能体会和品味,而这竹刻却精细地将整首诗的意境和情思都描绘了出来,实在是难得……
“喛?老谭你可不能赖皮啊哈哈哈。”
谭波景被人推了一下,才回过神来,笑了笑:“我早就猜出来了……就是陆先生这刀功实在太精湛了,我都看入神了。”
众人善意地笑了起来:“怕不是想不出来在犯愁吧?你说你猜出来了,你倒是说说,这刻出来的是哪首诗?”
陆子安微微一笑,将竹筒递了过来:“谭先生。”
“啊,好。”谭波景拿到手里,近看更觉这雕刻手法细腻独到,整体清雅,给人以平和的视觉感,不过这般欣赏把玩便已觉精妙无比。
越看越心喜,谭波景轻声一叹:“好啊,这雕工如行云流水……”
52书库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