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宅经》有云:“宅者,人之本,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宅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及为上吉。”
唐太宗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冠带。
于房子来说,门即冠带。
门作为登堂入室的第一关,历来是修房造屋的首位。
陆子安新做的这堂门也是用的冬阳木雕技艺,却没有用高大师的技巧将其过多雕琢,而是用浅浮雕雕琢了一些简约的线条,看似平平无奇,一点也不惹眼。
大门装修完毕,要由至亲“踩财门”。
陆建伟一脸严肃地按照老先生的指点走了一趟,然后,卓老爷子亲自致“踩门颂词”,这件事情一般都是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来做,卓老爷子身份非常合适。
他神情严肃地端立于门下,众人情不自禁地安静下来。
卓老爷子的声音平静而祥和:“启吉门,启祥门,吉祥如意四季春,财丁两旺世世兴;踩福门,踩寿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话音未落,鞭炮震天响。
这个步骤结束之后,进度便快了许多。
徒弟们分为两列,一列搬,一列递,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令人叹为观止。
陆子安指着哪块,他们就搬哪块,说放哪里,他们就放哪里。
没有一颗钉子,却衔接得无比契合。
有一处间隙感觉不够放一块木料了,搬着木料的小徒弟就有些踌躇,有些担心地看向陆子安。
陆子安眉眼沉静地扫过来:“放。”
小徒弟对视一眼,狠狠心,心惊胆颤地将木料放下去。
果然便刚刚好卡住了,切面极为平整。
分毫不差,如安静的水面,没有一丝波澜。
匠师们看得心潮澎湃,记者们也拍得很是激动。
从来没想过,房子竟然还能这样建。
现场只听得“咔嚓咔嚓”的拍照声响个不停,更有摄影师疯狂地对准这一幕各种拍摄。
噱头啊!送上门来的噱头!
然而惊喜远远不止如此。
上梁时,便要贴对联了,应轩将搁在桌上的对联展开,递了过去。
“立根逢黄道”、“上梁遇紫微”,陆子安难得一扫平时草书的肆意洒脱,一手行楷写得极为周正。
中间横头上,便是“树柱逢吉日”、“上梁遇良辰”。
【我去!这字厉害了!】
【这个贴上面还取下来嘛?啊啊啊,好想抢回家!】
【呵呵,你知道陆大师现在一幅字多少钱了吗?】
【不要告诉我,让我沉醉在这梦中吧,我不想醒来!】
将一楼建造完毕,木料还剩了许多。
陆子安气定神闲地一指:“二楼。”
二楼!木头建楼阁?
难道真要把那玉楼给重现人间?
有人忍不住,暗挫挫地挪到陆子安身边低声问道:“陆大师,这木楼是和玉楼一样的吗?”
陆子安看着木料,一边指挥一边随口道:“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除了结构,其他都不一样。”
到底是哪里不一样呢?
当整座楼阁全部建造完毕时,根本不需要再多问。
楼高10米,东西面阔三间,南北进深二间。
从外表看是上下两层,其实还有一夹层,实为三层。
高台之上,粗大的木柱分内外两周配置。
采用“侧脚”和“升起”手法,也就是四根角柱并非垂直竖立,柱头略向里倾,柱脚略向外出,而且角柱又比中柱稍高,这样可以防止楼阁外倾。
阁内建造不同井口,暗层留长方形空井,四周出小平台可绕阁一周。
上层做六角形空井,使空间明快、疏朗。
这种两层空井做法发挥了木结构建筑空间运用自如的优点,是观音阁设计的独到之处。
52书库推荐浏览: